岭南小村走出的建筑大亨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南面的崔嘉亨村,是崔世安的祖籍所在地。随着崔世安成为澳门新特首的热门人选,这个原本偏僻的小村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6月17日下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崔嘉亨村。
崔嘉亨村实际上是双水镇沙路村的一个村民小组。村民组长崔松茂说,崔氏祖辈很早就迁居这里,目前全村有160口人,全部姓崔。崔世安竞选澳门特首,成为崔嘉亨村民关注的大事,也是村民聊天的最热话题。
“前几天看珠江台,300人有286个提名崔世安。”崔松茂高兴地说,这些天来,很多村民每晚定时观看新闻节目,关注澳门选情,“如果崔世安顺利当选,镇里肯定会发贺电,村里也要发贺电。”
崔世安的堂弟崔世平曾向媒体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那是个非常贫困的村庄,有一天我们的高祖父就想:出去碰碰运气,看看会怎样?于是他们就这样来到了澳门……澳门固然是家乡,但是根在新会。”崔松茂告诉记者,崔世安已经是崔家由崔嘉亨村迁到澳门的第五代。
不过,谈起崔家在澳门的飞黄腾达,则要从崔世安的祖父崔殿明(俗称崔六)说起。这位老人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录,但所有文献均称其为澳门的“建筑大亨”。崔殿明的奋斗十分艰辛,其子崔德祺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父亲(崔殿明)是个砖瓦匠,出身贫寒,家里没有像样的东西。”据他回忆,崔殿明虽然出身贫寒,但做起生意来却并不含糊。他善于和各种人物打交道,尤其与当时的澳葡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早期的创业阶段,作为主流之外的非葡裔居民,崔殿明却能顺利融进上流阶层。建筑业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土地的使用问题,由于崔殿明的打点和处理,这一问题从未成为崔家当时商业运作中的障碍。在崔殿明的打拼下,崔家的基业开始初现规模。
盛于叔父崔德祺
崔殿明有两个儿子,长子崔德胜(崔世安的父亲)、次子崔德祺。上世纪50年代,崔德胜涉足建筑、厂房等行业,其沉稳的作风,获得了“低调内敛”的评价。其胞弟崔德祺则更为活跃,不仅在澳门建筑业享有盛誉,也成为澳门政界重量级人物、大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是崔氏家族的中坚人物。
崔德祺1912年在澳门出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习得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1939年,崔德祺从广州建筑工程专业学校毕业后返回澳门,开始了他的建筑业生涯。仅仅用了十年,崔德祺就联合澳门建筑业的知名人士,共同创建了澳门建筑置业商会,并将建筑业发展为澳门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其他三大经济支柱为出口加工业、博彩旅游业、金融服务业)。而他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商人,成长为建筑行业的领导者。
事业蒸蒸日上,崔德祺却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商界。1974年之后,葡萄牙政府开始施行对澳门的政治民主化和非殖民化,并由此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建制变革。华人获得了更多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崔德祺也立刻投身其中,成为最早涉足澳葡政坛的华人。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的澳督邀请了多位澳门知名人士组成临时政务会,崔德祺也参与其中。澳门开放立法后,崔德祺又担任了澳葡政府第一、二、三届立法会议员,还出任第一届和第三届立法会副主席一职。
1988年,崔德祺开始参加《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由于他既拥有多年参与立法会的经验,又精通葡语,在基本法的制订过程中,崔德祺成为与本地葡裔族群沟通交流、增进共识的关键人物。随着澳门进入后过渡期,崔德祺开始以澳门基本法协进会会长的身份,在当地积极宣传推广《澳门基本法》。当时,他被委任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筹组澳门特别行政区。
崔德祺还被澳门当地百姓称为“大慈善家”。他从1942年就进入同善堂(创办于1892年,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民间慈善机构)从事慈善工作。
1953年,崔德祺被选为同善堂主席,并担任这一职务长达50多年。这位曾历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建筑置业商会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政府立法会副主席等要职的风云人物,曾坦言自己最为看重的,就是同善堂主席这一职位。每个月,崔德祺都会到赈济现场,协助同善堂派米施赈,并告诉身边的亲友,越是在喜庆日子,贫苦人士越需要社会的关怀。他还要求自己的儿子定期到同善堂帮忙,协助善堂的各项工作。
因为多年来在澳门商、政、社会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崔德祺被澳门各界誉为当地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公益慈善家。获得过政府授予的“金莲花荣誉勋章”、“大莲花荣誉勋章”等多项殊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