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 当年有些批评超出了文学
“《废都》留给我的阴影影响了我整个90年代,现在也没有完全消除。”贾平凹曾说,《废都》是带给他个人灾难最多的一部作品。
贾平凹回忆说,1993年,突然间全国都在说《废都》,当时针对《废都》的批评有些就超出文学的范围。《废都》一出版,大量的是正面评述,但后来风向突变,当时香港出版了一本《废都大评》,出版时压缩了一半篇目,好评文章被压缩了,批评文章占了主体。“一夜之间我成了流氓作家、反动作家、颓废作家,帽子戴得特别大。”当时的巨大争议,一度无法控制,让身患病痛的贾平凹甚至逃离了西安。
谈起《废都》再版,贾平凹感受颇多。
1997年,《废都》正版被禁,盗版“猖獗”时,《废都》获得了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但国内各大媒体几乎都不约而同隐去了《废都》的名字。但法国文学界、读书界对《废都》评价甚高,有人称与中国的《红楼梦》一样有味道。
尽管在国外获奖,但贾平凹说当年《废都》引发的风波一直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这十几年,《废都》让我要隐忍、要不服气地写作,所以才出现《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一系列作品。”贾平凹曾如此解释。不过,对城市里知识分子困境的描摹,后来很少再出现在贾平凹笔下,他近年来的作品《秦腔》、《高兴》关注的都是进城打工农民的生存境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认为,虽然当年的《废都》风波让贾平凹沉下心写作,但这件事对他有了某种限制,让他下笔受到节制。“如果《废都》不被禁,贾平凹就不会是后来这个样子了,我认为他会写得更自由和潇洒。”
直到今天,作家马原仍然认为,《废都》是贾平凹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秦腔》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与《废都》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秦腔》只是呈现了作家个人关心族群的一种文化意义,《废都》则描写了人类自身的困境,人类发展到一个阶段后更大的困境。”
“应该说,《废都》是中国20年来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它重要,是因为它在1993年出版时,体现了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走向的某些重要变化。”陈晓明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