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转型期
1994年到1999年可以说是周星驰的转型阶段,其票房也只有一部《喜剧之王》在1999年时成为年度冠军。这时期的周星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之前的那种无厘头式的创作,而试图在影片中融入更多的正剧甚至悲剧的成分,而使得其影片显得更加的多元化,不过可能观众更加熟悉的还是他的无厘头形象,而对于他的悲剧或正剧的演出有些陌生感,更何况,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的颓势日益明显,《喜剧之王》虽然取得票房冠军但是成绩不足3000万港元。不过,这时期的周星驰已经担任起导演的工作,使得个人的喜剧才华与创作才华更好的结合(这也为新世纪周星驰独立导演而票房与口碑一再创新高而打好了基础),如他参与编导的《国产凌凌漆》,他无论是表演还是风格手法都比较的克制,并融入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而一反当年的“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风格。而他主演的《大话西游》、《喜剧之王》等尽管不能再现当年票房上的辉煌,却留下相当不俗的口碑。
4、作者电影
最后一个阶段是新世纪以来他担任导演以来,可以说是他的“作者化”阶段。2000年的一年时间,他几乎都在投入于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片《少林足球》中,影片在2001年暑假档推出,并以6074万港元的成绩刷新了华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不过比起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仍然有5700万港元的差距,而在翌年举办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少林足球》一举包揽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等六个奖项,成为周星驰电影生涯的最高峰,而他在影片中的表现,也不再是满足于当年的无厘头式文化。2004年,周星驰再接再厉,自编自导自演了新片《功夫》,这部将港产片的传统思想与现代文化融合于一体的武侠片,并以6128万港元的成绩再度刷新了香港票房的纪录,翌年也取得金像奖的最佳电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最佳动作设计、最佳视觉效果等奖项。而这两部影片也在海外取得不俗的票房与口碑。《长江七号》是周星驰在自己的电影生涯中的又一次的尝试,并融合了多种的元素,票房方面更上一层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