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有落泪时
“只要有鹰飞过的地方,架根钢丝,我就能过”。说出如此豪言壮语的英雄,当面对资金的窘迫时,阿迪力——这只钢丝上的雄鹰落泪了。
“当初为筹措挑战的基本费用,我们就像戈壁滩上骆驼,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到处寻找演出市场,一边靠登台演出集资,一边向群众宣传跨越三峡计划,发动群众捐款。一年多过去了,却只筹措到几万元。”阿迪力说。直到科克伦跨越三峡成功20个月后,阿迪力的精神终于打动了有关领导。在重庆、奉节等市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阿迪力筹措到40万元资金,但仍然与实际的需求有较大差距。走同样一根钢丝,科克伦花费了200万元。阿迪力说,“我当时十分珍惜这个机会,虽然钱少了点,但省一省还可以凑合。”以下的一组对比就很能说明阿迪力当时的情形:钢丝,科克伦由72对斜拉钢索固定,踩上去稳定,不太晃动;阿迪力只有36对固定,踩上去晃动较大;平衡竿,科克伦用高级钛合金制作,阿迪力用普通铝合金制作;鞋,科克伦是特制超薄型鞋还佩戴特制墨镜以固定视力阿迪力是一双牛筋底靴,裸目。饮食,科克伦有专门营养师配餐,达到营养均衡全面,阿迪力只有从家乡背来的一兜馕和矿泉水。筹备工作,科克伦拥有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拥有专业的公司协助操作,筹备时间长达1个多月;阿迪力的筹备则悄无声息,没有开过新闻发布会,甚至他自己带人到现场施工,维修钢索。整个筹备期只有十几天。
在1997年6月22日,阿迪力成功了,他以13分48秒的成绩刷新了科克伦53分10秒的记录,同样距离、同一根钢丝,阿迪力比科克伦的少用时39分。现在看来,阿迪力当初的筹备工作显得有些鲁莽。然而,正是这鲜明的对比,凸现出阿迪力的实力和决心。
违背父训的阿迪力
阿迪力虽然是“达瓦卫孜”的第六代传人,但他没有得到过一天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并且还违背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1971年7月1日,阿迪力出生在驰名中外的小刀之乡——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当他出生时,父亲吾守尔·木沙已71岁高龄。作为“达瓦孜”第五代传人。苦练一生“达瓦孜”绝技的吾守尔·木沙,到了72岁还为生活所迫登台表演。在他的一生中,不但目睹了太多“达瓦孜”艺人的不幸。而自己人到年老体衰时依然一无所有。因此,在他76岁临终时,立下遗嘱:儿女们不允许从事“达瓦孜”表演,这门技艺太危险了。父亲去世时,阿迪力只有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性喜欢冒险的阿迪力,8岁时违背了父亲的遗嘱走上大绳。在他执意请求下,10岁正式跟随父亲生前好友——英吉沙杂技团的汉族教练刘福生学习“达瓦孜”。
“我也许天生与达瓦孜有缘,只要走上大绳,我就浑身舒畅,一天不走,我心里就是说不出来的难受”。烟酒不沾的阿迪力解释当年的“叛逆”时说:“我天生就爱好这个”。
阿迪力识字不多,见识也不是很广,但他生性聪敏,十分专注。在他20年的达瓦孜生涯中,他几乎每天都上绳训练,在正常的训练时间中,每天在绳上的时间长达8小时。“有媒体报道说我练习时间过长,脚板上有条很深的钢丝痕,其实这有点夸张,但身上还是有很多伤痕的。”阿迪力笑着说,“其实许多练杂技的演员都是如此。”
传统的维吾尔族“达瓦孜”,主要是在钢丝绳上进行正走、倒走、蒙眼走表演,工夫全在脚底。阿迪力在刘福生的指导下,不仅继承了自己世家的传统,而且融合了汉族走钢丝的技巧,新创了“绳上骑独轮车”、“头项倒立”等更为惊险的节目。
阿迪力的首次登台演出是198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十周年大庆。当时只有14岁的阿迪力的表演非常成功。“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明白了‘达瓦孜’就是我一生的事业”。阿迪力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