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史志办副主任向佐柏告诉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桑植县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6月,中央红军成功北上,在四川西北的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湘鄂川黔根据地,更是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中最重要的柱石”,遭到30多万敌人的疯狂围剿。向佐柏说:“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贺龙同志仍然坚定地告诉大家,‘我们这里打得越狠,就能吸引越多敌人,中央红军的压力就能越小些’。正因如此,红二、六军团也成为四支长征的主力红军中,最后一个踏上长征路的。”
走在纪念碑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中,静静地看着展墙上的图片与文字,那段曾经的血与火、剑与犁,从历史深处缓缓向我们走来。“桑植的历史,可以用‘悲壮’二字形容。1927年,贺龙同志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时,所率领的起义部队8000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桑植籍。起义失利后,贺龙仅带8人回到桑植,但不到一个月,又有数千名桑植儿女加入红军。1935年,红二、六军团的1万7千人从桑植出发,其中有7000名桑植人,解放后回来的不到20个人。”桑植县宣传部副部长余晓华声音凝重地介绍。
我们的脚步格外沉重,眼前浮现出桑植儿女踊跃参军、浴血奋战的情景,耳边响起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桑植民谣:“媳妇你坐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们好行军”,“要吃辣子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马桑树儿搭灯台,郎当红军早回来……”
红色的种子红色的情
距桑植县城以北12公里的洪家关,是贺龙元帅故居所在地。这是一幢坐北朝南、四扇三间的普通木房,门首红底金字匾额上的“贺龙故居”四个字,是邓小平同志于1986年7月11日亲笔题写的。尽管不是周末,依然有许多游人在故居内参观。讲解员张健自豪地说:“桑植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经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其中贺龙故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贺龙故居旁边,是去年3月27日刚刚落成的“贺龙纪念馆”新馆,馆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纪念馆三面环水,玉泉河、天在溪、鱼鳞溪绕馆轻轻而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