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要注重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张明
来源:《政工研究动态》
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教育事业,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也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教育应该实现怎样的科学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影响教育发展的教育不公的问题做一探讨。
教育不公的现状
受教育者获得教育机会不平等。表现在各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升学率的差距,这种差距随着教育阶段的升高而扩大,呈现出倒金字塔状的格局。到2004年,有至少10%的农村地区尚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另据上海教育科学院有关专家测算,2001、2002年,适龄人口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占75%和76.6%,有7个省区在60%以下。虽然小学入学率达到99%,但毕业率仅为89%左右;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但毕业率仅有76%左右;从初中升高中的比率看,城市的升学率从1985年的40%提高到2004年的55.4%,而同期农村则从22.3%下降到18.6%,两者间差距从1.8倍扩大到3倍以上;高等教育阶段,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据对北京某一著名高校2000多名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城乡比例为82.3:17.7,近似值为80:20,而我国城乡人口比例是20:80,也就是说占总人口20%的城镇人口,享受了80%的高等教育机会。
教育资源不平等。首先表现为资金投入不平等。各教育阶段,各级政府都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有限的重点学校,南京一所普通中学要求拨款130万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其邻近的一所重点中学却可以得到1000万元现代化工程改造拨款,而有些县全部教育拨款还不足100万元。其次是享受的群体不平等。据对北京、重庆等十城市的一项调查,在北京市,占总人口数不超过10%的党政干部、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升入重点中学的比率达57.3%。三是享受的师资不平等。在大城市,一所重点中学会有成百上千名大学生征聘一个岗位,这其中不乏有博士、硕士毕业生;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去从教。四是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当城市中小学生普遍走进高楼大厦、享受现代化教育设施时,还有数以万计的农村学生在低矮、阴暗、潮湿、简陋的危房中苦苦就读。当城市一些单位的职工子女无忧无虑地乘坐单位班车往返就学时;许多贫困农村的孩子却要翻山越岭、起早贪黑、往返十几公里奔波于就学之路。师资待遇的不平等。城市可拿出几十万元招聘中小学校长,而农村小学校长平均工资不会超过千元。当前大多数城市中小学教师平均月工资收入达到两千元左右,而农村教师却只有数百元。而且农村教师工资还常常被拖欠,据统计显示:截止2002年7月,全国累计拖欠教师工资127亿元,涉及24个省区;其中2002年1-4月新欠14.6亿元,涉及21个省区。虽然近年情况有所改观,但问题还远没有彻底解决。
学历文凭的不平等。现在国家办学、地方办学、企业办学、个人办学五花八门,都能发文凭;外国留学、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形式多样,而取得的文凭在社会上的作用是一样,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与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工资标准相同。这就出现了800分上本科,400分也能上本科;500分上专科,200分也能上专科的局面。同等学力含金量却有很大不同。
产生教育不公的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在拉大,东西部差距在拉大,教育发展也明显受到制约。
二是教育观念的差异。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又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观念,认为:“现在就业这样难,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早下学、早赚钱”。一些地方政府特别基层政府认为投资教育不如投在其它方面收效明显,不愿把资金投到教育领域。三是政策不公。教育发展的许多方面还受计划体制的制约,投资、编制、招生、考试设置、收费标准等由上级决定,学校在许多方面没有主导权和自主权。教育部直属高校每生拨款数额是地方院校得到地方政府拨款数额的2.5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课题绝大多数投在所谓的重点大学,高校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招生计划的分配更是集中向城市倾斜,直接造成城乡升学比例的巨大差异。高校布局更不合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校密集,而人口是北京、上海若干倍的山东、河南两省高校数量要少很多。这更反映了政府愿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大城市,造成地区间的不平衡。
消除教育不公要靠全社会齐心协力
从源头上、政策上解决消除教育不平等,大力发展教育。首先,要改革计划体制下对教育领域的种种管理办法,如学校设置、投资方面、招生名额分配等,都要逐步趋向合理。其次,地方政府要打破地域界限,取消对学生就学、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如借读费、赞助费、城市增容费等,让适龄青少年都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就学、就业。再次,真正让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保证校长法人地位,因人、因地而异自主办学。第四,动员社会力量办学,调动社会各阶层办学积极性,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真正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资比重。要严格按照《教育法》规定的比例保证资金到位,并随经济的增长逐渐扩大对教育的投资。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应消除短视的观念,不能借口缺乏资金,减少对教育的投入。穷,也可办好教育,我们的邻国——朝鲜就是典型例子。在国际上,朝鲜是公认的穷国,它的免费教育,早在1959年、也就是朝鲜战争刚刚结束的那一年就全面实施,令普通民众无法想象的是: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全流程的彻底免费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深刻反思。
努力发展经济,壮大教育的经济基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在拉大,城乡差距在拉大,边、远、老、少地区经济还十分落后。这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做出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决策,加大了对大西北和边远省区的资金投入,这些地区应彻底抓住机遇把经济搞上去。近年国家又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近一半省区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有力地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这必将对促进教育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子女教育。当前许多群众对教育不够重视,出现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的思想束缚了许多人,造成了小学生毕业率徘徊在90%左右,初中生辍学率上升至30%左右。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上涨了100倍,种十亩地养不起一个大学生,导致乡村出的大学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要看到:办学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各项体制改革会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公平、协调、竞争、保障机制会进一步确立,人们越来越要依靠知识、能力,才能有所作为,出人头地。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就要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