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担忧完全多余了
今天起床后,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发现一条令人惊喜的消息:下午三点,温家宝总理将与网友在线交流,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专访。期待已久,却在意料之外。激动、兴奋之余,我迅速浏览了各大新闻网站,才发现众多网站都在头条转载了此消息。网民群情激动,纷纷参与发贴提问。
交流正式开始之前,新华网的留言已经达到近十万,手机用户也达数万。带着欣喜与期望,我猜测温总理与网友交流的时间和内容:会不会因总理忙碌而在短时间内结束?聊天内容会不会受局限?
出乎我的预料,总理与网友的在线交流,一直沉浸在浓浓的人情味之中,让人感觉亲近、温暖。在两个多小时里,交流的内容除了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关乎民生的三农、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还涉及文化、外交、台海宏观性的问题等,更有不少关于总理健康、爱好、生活习惯的私人问题。看来,我的担忧完全多余了。
由于时间长,在访谈过程中,网友和主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提醒总理该喝水了,总理也是每听大家说一次,就拿起杯子喝一次。此时的他,既如同孩子般纯洁可爱,又有老人的和蔼可敬。(王泽中 黑龙江职员)
有感于“就业关系人的尊严”
2月28日,当有网友向温总理提问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时,温总理回答:“无论是农民工就业,还是大学生就业,以及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都时刻摆在我心里。因为我认为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
的确,“就业关系人的尊严”应成为社会的共识。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解决就业问题,然而,还有不少有能力招工的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没有从维护就业者尊严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就业歧视,有的就严重损害了就业者的尊严。在就业压力的逼迫下,有的就业者只能选择妥协。比如,有的女大学生求职打“性感牌”,有的企业让新员工互钻胯下,有的美体店出培训怪招,让员工当街喊“我不要脸”……
如何确保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就业?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与措施将“人的尊严”放在突出位置,政策性、制度性维护劳动者尊严,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使然;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打击就业歧视与有损劳动者尊严的就业行为。除了严格执行《就业促进法》,尚需要引导企业树立“维护劳动者就业的尊严,就是维护企业的尊严”的理念,进而形成“维护劳动者就业的尊严,就是维护社会的尊严”的共识。(王旭东 安徽记者)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