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基折价是金
和开放式基金最大的不同在于,封闭式基金存在“折价率”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价值1元的基金,在二级市场可以用0.7元价格买到,投资者自然是拣了便宜。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对投资者来说,通过封基折价率缩小而进行套利主要取决于两类预期,一是对市场未来上涨的预期,二是封闭转开放的预期。
有研究认为,投资者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折价率,同样,折价率也反映了人们对市场的预期。有人研究了美国股票型的封闭式基金从2000年至今的折价率情况,从2001年封闭式基金经过整顿走上健康之路开始,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有很高的相关度,当人们预期后市大盘走低时,就预先抛售封闭式基金,导致折价率扩大。反之就预先买入,等待折价率缩小。
国内市场也表现出这种特征,从2001年中期以来经过连续的下跌,市场的预期是不断的转入悲观,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一度接近50%,而此后进入2006、2007年的牛市之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明显收窄至20%上下,折价率收窄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就是“套利”的收益。
从这个角度说,对封闭式基金的套利首先是以判断大盘的走势为基础,如果投资者认为未来大盘上涨的可能性大大高于下跌的可能性,那么在市场处于调整时期,买入封闭式基金将是非常有利的时机。
“熊市之星”可转债
可转债是非常冷门但又非常值得推敲的品种,在熊市中尤其如此。在2004年熊市期间,上证指数下跌15.4%,可转换债券当年的平均涨幅却达到13.21%,2004年下半年的平均涨幅更达到22.17%。其中某些品种由于股价连续超过了转股价达到赎回条件,当年的收益率则更高。当年的市场状态,对2009年似有可借鉴之处。
简单而言,可转债本质上是一种债券,可以按照计算普通国债的
方法计算其收益率,如果在发行价以下买入通常是可以保本。在此基础上,如果转债价格大幅上扬,或者转股条件成熟,还可以通过卖出转债或者转股的方式实现超额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这一品种在熊市,以及由熊转牛的行情下尤其具有投资价值。
转债投资有很多种思路。比如你可以在发行期买入,把它作为一只债券看待,以南山转债为例,这只可转债于2008年发行,期限4年,票面利率是逐年递增的,第一年为1.0%、第二年1.5%、第三年1.9%、第四年2.3%、第五年2.7%。同时这只可转债附有回售条款,在回售条件下,到期可以103元价格进行回购。初始转股价为16.89元,比现行股价高了不少。
转债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和股票具有高度联动性,因而往往波动剧烈,一旦南山的正股上扬,转债价格也会迅速上涨,这是投资者获利的一种途径。
当然如果同时转债价格被低估就更好了。当市场交易价格跌破转债的债性价格时,说明转债的价格被低估了。这时候投资转债,等待正股价格上涨带动转债价格上涨,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另一种思路就是债转股。当股价到达可转股条件时候,投资者可以选择债转股,从中套利。通过“转股”能否获得收益又是个比较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引入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公式。转股价格,指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每股股票所支付的价格,与转股价格紧密相联的另两个概念是转换比率和转换溢价率。转换比率是指一个单位的债券转换成股票的数量,即转换比率=可转债的市价/市场转股价格。转换溢价率=(市场转股价格-当前的股价)/当前的股价,显然,如果转股价小于股价,投资者就可以从中套利。
套利价内权证
权证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交易工具,通过价内权证套利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权证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时间价值会随着权证到期日逐渐的接近而递减,长期持有的结果很可能是最终损失全部权利金。而内在价值就是股票价格和行权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换句话说,如果股票价格是10元,权证的行权价格是9元,那么权证的内在价值就是1元。所以该权证的市场交易价格在1元上下波动才算是比较合理的。
而所谓的价内权证,是指内在价值比较被低估的权证。对认购证而言,当正股价格远高于行权价格时,便是处于价内,对于认沽证来说,则是指正股价格低于行权价。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认购权证的市场价格是2元,其股票价格为10元,认购权证的行权价格为6元,那么如果你在此时购买认购权证,持有到期后行权,同时假设股价还是在10元左右,那么套利空间就是2元。
当然实际上,通过价内权证套利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股价趋势的判断,如果持有到行权日,股价跌到8元以内,那么套利空间就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说,进行价内权证的套利,最好是选择深度价内权证,也就是行权价和股价差距较大的权证,风险相对比较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