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街铺。在武汉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排连着的门面,第一家是卖电器的,第二家是卖服装的,第三家是卖热干面的,第四家,你猜是什么?谁也猜不到,可能是南杂店,也可能是冷饮店。汉正街的入口处更是把这一现象发挥到了极致。只有走进了它的核心地带,才会有大规模的片区出现,服装、皮具箱包、家用电器、鞋类、陶瓷、布匹、小百货、塑料、工艺品、副食品10大专业市场,均衡地分布在2.56平方公里的大市场。
最早,汉正街不过是条1632米的老街,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形成市镇,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为商埠吞吐集散物资。至清朝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 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从此,汉正街更是商贾云集,市场兴旺。“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唯意”,吸引了四方商旅,八方游客,热闹繁华,盛极一时。
上点年纪的武汉人,他们心中的汉正街,就像今天的步行街,古朴,宁静,休闲的好去处。而今天的汉正街,却是嚣闹,遍地的商品满街的人。同样是“天下第一”,与武汉人说到黄鹤楼的得意表情相比,他们总会回避汉正街。甚至有人说:“乡下人才去的地方。”5块钱一个台灯,6块钱一条牛仔裤,20块钱一件“羊绒大衣”,“我已经很多年没去过汉正街了,那里卖的全是水货。”言下之意,武汉人都不买水货。
然而真实的汉正街,无论零售还是批发,无论买家还是卖家,总听到一口口纯正的武汉话。在一些装饰品和日用品的商铺前,打扮时髦的美女成群结队。也许走出街口他们会抱怨这里“脏乱差”,但是生活用事实证明:我们需要汉正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