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家乡新变化 贾少君 高国彬
过去一提起农村,总是与贫困和落后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诸多历史原因的。
谈到贫困,主要是指农民吃不饱肚子。说到落后,是指农民使用的生产工具,千百年来没有改变。至于对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家乡处于半山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很少,属于半封闭状态。因此,农产品运不出,工业品进不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自从离开故乡后,回去的机会较少,上次回乡是1997年,至今已经已过十余年。这次回乡,看到家乡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使我感触较深。
主要感到以下几个方面:
公路越修越平。原来有一条乡村简易公路,车辆可以行驶,由于保养较差,给行车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公路重新翻修,改成水泥路面。改建过程中,路调弯取直,遇岭削平、逢沟架桥。而且与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了交通网络。这次回家,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村口,很是方便。
新房越盖越好。由于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不仅新房盖的多,而且房屋的质量好。这里过去的房屋,由于窗户较小,采光很差,所以就显得矮小阴暗。如今的新房,一改过去的老传统,几间大北房,前面是通透的玻璃窗,房屋高大、宽敞、明亮。室内讲究装修,瓷砖贴墙,水泥地面。这样的房屋建筑,反映了农民思想意识上的变化。
与其配套的是改变了火炕,使用了床铺。厨房也废弃了使用柴火的‘大锅灶’,改用了沼气和液化石油气。过去那种烟熏火燎的状况,已经不见了。
余粮越来越多。过去农村能够吃饱肚子,就已经满足了。如今是大囤满、小囤流,家家户户有余粮。即便是遇到灾荒年月,农民也不会为吃饭发愁了。
穿衣越来越艳丽。过去的衣服,主要是灰、兰、黑三大色,由于贫穷,农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织布机,自己纺织土布,是妇女的必须持有的技术。如今,传统织布机早已不见,年轻人不知为何物了。现在的着装,是五颜六色,式样新颖,花色品种更是多种多样,乍一看与城市人们的穿着并无两样。
家电产品使用越来越普及。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家电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像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DVD音响等,已经形成平常的摆设。个别的农户,还添置了电脑,上了宽带网,与外界进行联系。就是厨房中的电水壶和电磁灶,也普遍的使用。
农机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家乡最大的变化,当是属农业工具的改革,新式农机具的广泛应用。适合山区的小型拖拉机、收割机,以及其他的农业机器,都比较普遍使用。这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回乡所见所闻,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应当说这种变化是巨大的。这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是改革开放以来见到的实际成果。
诚然,这种变化,应当说是个开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我们可以相信,家乡的发展和建设,今后会越来越好!
2008年7月15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