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梗概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他们贪婪地掠夺这个东方古国的资源与财富。与此同时,隔海相望的日本不再甘心落于西方列强之后,也把觊觎的目光投向了贫弱落后的大清国,台湾岛成为了他们“开疆拓土”的第一目标……
日本以台湾番民和琉球渔民曾经发生冲突为借口出兵台湾,台湾山胞奋力抗争,清廷急命沈葆桢赴台处理此事。正当沈葆桢准备痛击登陆日军时,突然收到朝廷密令“不可轻战,衅不我开”,无奈之下只得按兵不动。1874年10月31日,清廷同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条》。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以北京专条为由,正式吞并琉球国,并改名为冲绳县。
就在日本觊觎我台湾宝岛的同时,西方列强之一的法国已经付诸行动了。
1884年(光绪十年),法国欲吞越南,进而夺我西南。清廷畏于压力,准备放弃越南,撤回镇南关外军队。而出身天地会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领子弟兵大破法军。
闲曹小官唐景崧久叹用武无地、报国无门,自告奋勇,要求去越南冒险传旨。然而当他目睹黑旗军战绩后,热血沸腾,抛弃了撤军使命,并说服两广总督张之洞,争取了军饷军械。
刘唐二人一武一文,同心协力,捷报频频。大捷谅山,力斩法军司令官安邺、李威利。
李鸿章怀有私心,匿捷不报,一意与法国媾和。朝廷上下不知越南真实情况,举棋难定。
法国败于越南,组成无畏舰队进攻福建马江,马江水师尽丧。法军进而封锁台湾海峡,夺取了澎湖列岛。并欲攻占基隆,欲以作为筹码,逼清廷就范。
退归的淮军老将刘铭传临危受命,毅然渡海。协调了在台湘淮各军,解除宿怨,同心对敌。使法军进退维谷,直至击毙法军总司令、海军中将孤拔,大获全胜。陆战海战,两线皆捷。
然而,身为朝廷重臣的李鸿章却匿捷不报,反而有意夸大法国实力,渲染失败论调。促使朝廷仓皇签下不平等条约。使这场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引起朝野扼腕,壮士长叹。
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成为替罪羊,“全班斥退”。代以年青好勇的醇亲王。清廷接受左宗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建议,台湾建省,并以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转眼十年。台湾已日新月异,百业俱兴。刘铭传却因老病而退仕回安徽故里。邵友濂继任。
此时,北方风云大变。日本野心毕露,侵占清朝属国朝鲜后,得寸进尺。海陆两路进攻清国。身为直隶总督又兼北洋水师统帅的李鸿章一味保存实力,首鼠两端,把希望寄托于列强议和,终于使水师全军覆没。
日军兵临城下,清廷无奈,苟安求和。李鸿章以全权大臣前往马关,遇刺,最终签订了屈辱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除赔兵费两万万两白银,并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
消息传来,群情激愤。台湾军民,誓死保台。
唐景崧正在继邵友濂代理台湾巡抚,举足轻重,他连连上书朝廷,要求收回成命。张之洞等大臣也极力进行外交斡旋,力保台湾。但是换来的只是朝廷每天的严旨申斥。“顾全大局,维持原议”。
刘铭传要求回台保台,泣血而死。刘永福率军毅然渡台,“帮办台湾军务”。拥立唐景崧为总司令,反对割台,与日军决战。然而唐景崧要保来之不易的官禄,只能唯朝命是从。他偷偷内渡,跑回大陆。而刘永福以疆土、百姓为重,不惧危命,团结台湾志士和广大同胞,坚决血战保台。他们寸土必争,处处为战,击毙了日本的能久亲王……
台湾沦陷了,但台湾人民抗击日军的斗争延续多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