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论】
关于环境
陈凯歌获得了“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提名。这一奖项,原本是褒奖为中国环境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因拍《无极》破坏环境的陈凯歌怎么能获得提名呢?主办方的回答很有意思:“有时反面事件的影响可能会更有警醒作用。”
去年当选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梁从诫先生,对此不以为然。梁先生说,陈凯歌绝对不能当选绿色人物,在环境保护方面,他更像一个黑色人物。
我倒愿意看到陈凯歌当选,因为我很想听听他的“获奖感言”。获奖无数、能言善辩的陈凯歌会说什么呢?我希望,他会说:“感谢大家给我这个奖,感谢公众对《无极》摄制组的批评,感谢媒体的监督。”我希望,他会表示:“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我一定注意环保。”
我知道,我的希望多半会落空。这,看看陈凯歌这半年来的表现就可以断定。《无极》面市后,出了两大新闻:先是胡戈甩出一个“馒头”;后是媒体曝光摄制组毁坏环境。对前者,他暴跳如雷;对后者,他默不作声。是陈凯歌的涵养一下子变好了?当然不是。他的这种沉默,其实是对公众、对舆论的一种轻慢。他的潜台词是:我就不认错,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后来,就看到陈凯歌毫无愧色地出席各种公众活动,神采飞扬地面对记者的话筒、闪光灯。看起来,他像是已经把在香格里拉干的事忘得精光。
但是,公众可不这么健忘。这次,在5万多人参与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推举中,陈凯歌成了大热门,就是明证。
陈凯歌最终能不能“绿色”一回,理性的人都会作出正确判断。可以肯定的是,陈凯歌若一意孤行,咬紧牙关,硬不认错,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只会越来越黑。
对电影的感情
陈凯歌电影,最早的《边走边唱》、《黄土地》、《大阅兵》,大概现如今做娱记的没几个看过――别说娱记,就是跟陈凯歌合作过的演员当中,也没几个看全的。
那些电影就是在娱乐如此发达的现在上映,也一定票房不好。
说他“背负上下五千年”,也许就源于那早期的几部影片给人忧国忧民之感;对于“中国人”的“地性”,他似乎一直是怀有兴趣和表达的欲望的。
那是一种仇恨的感情。
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个愤怒的文学青年,但又不是浑不吝的愤怒,而是带有先天敏感脆弱的愤怒,这天生的弱质使得他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时不时有一点自卑。
这未必是事实,但这是《少年凯歌》里面那个少年所呈现的模样。
他好强,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天性而一任日后的忏悔――忏悔渐渐也成了一个他喜欢的闪光的部分,好像桃花扇上那滴血,经过粉饰成就了一株绝色花。
他也迷茫,在耽于“温柔地杀我”的日子里,他前有《霸王别姬》――一经怒放便永远凋零;后有妻儿,生活原本早该尘埃落定。
对于一个艺术家,生活的安逸未必于艺术有益,当《荆轲刺秦王》耗尽他最后的一滴仇父血,他一旦穿上父亲的外衣准备为儿子的千秋大业从容赴死的时候,带有讨好意味的“和你在一起”的心态和姿态,是注定的产物。
此刻,我们不知道《无极》是什么,我们如果经由以前的作品来推测显然也是无聊的,因为到2005年《无极》上映,毁誉自见分晓。
记得有一个报道说,《无极》的时间是“3000前之未来”――很不懂这3000年前的未来究竟是指什么,但是这一句话,真是太像陈凯歌说的话了。
才子如他,总会体会到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情怀,也触摸着凡人触摸不到的艺术的疼痛,只是略带浮夸的本性总使得他在表达这些精美的东西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愿这不是《无极》的宿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