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来历和习俗
1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重阳”源出《周易》,其中以一、三、五、七、九等单数为阳数,两九相重,即为“重阳”。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节、菊花节。
重阳节由来已久,屈原《远游》诗就有咏重阳节的诗句“集重阳入帝宫兮”。据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盖相传自古未知其由”。从某种意义上说,重阳节可能起源于秋游祛灾的风俗,后来才演变为九月九登高活动。民间有重阳节起源于“桓景避灾” 的传说。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载,东汉汝南桓景,访名道费长房为师,游学累年。费长房预测到九月九日桓景汝南家中有难,让他回去与家人一起做绛囊,内放茱萸,带在身上,远山登高,并饮菊花酒。桓景遂依计而行,携全家出游。回来后,家中所有牲畜皆死,方知躲过一场灾难。自此九月九登高避难、佩茱萸囊饮菊酒的习俗流传开来,遂成重阳佳节。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携亲邀友登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登高之俗起源很早,可追溯到战国时。重九登高始于西汉,据葛洪《西京杂记》载: “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楔登高。”魏晋南北朝及隋唐诗人所写重阳诗中,无不提及登高,可见此时登高已有游乐内容。民间的习俗一般是登高饮酒,赋诗作文一。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