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狂傲拔尘、大爱无疆的绘画大师
一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生。然而如果说范曾是画家,他却文彩飞扬;如果说范曾是文人,他的画名早已远播四海。范曾的文与画珠玉璀璨,是当代中国画家中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鬼才”、“怪才”、“奇才”,一代艺术大师。由于性格狂傲拔尘,也有“狂生”之称。
书香后裔天资聪慧——“痴于绘画,偶为辞章,略通古今之变”
范曾先生1938年农历虎年6月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是北宋名家范仲淹的后裔。父亲范子愚、母亲缪镜心均为南通著名的教育家。范曾家从父亲范子愚先生上溯至明末,十二代皆诗人,都有传世之作。
范曾天资聪慧,在长辈的呵护下,自幼就开始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一岁能识字,两岁会诵诗,四岁即能背古文词章百余篇,作一些短句,并开始提笔学画,很快展现出文采画赋。一次范曾父亲的好友张梅庵先生偶遇范曾,即命题要范曾写鸡冠花,范曾即口占来:“绿羽顶红冠,花开处处啼”,张先生听后非常惊讶,称范曾为神童。范曾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品学兼优。
1955年范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学习绘画,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等大师。大学毕业后,又跟随沈从文先生多年,因此,他绘画技艺高深,历史知识渊博,古汉语功底深厚。如今他不仅是蜚声海内外的绘画大师,还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大学荣誉教授。范曾认为:实际上中国的绘画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精髓。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必然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古典诗词、书画皆有深入了解,否则,不可能登堂入室,只能临摹古人,描摹大自然。绘画当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他常说古文化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屈原之骚韵、司马之沉痛、东坡之疏旷、稼轩之悲凉“。楚辞大师文怀沙惊叹于范曾对楚辞的精通,曾说:现在像范曾这样对楚辞如此熟悉的人没有了!博古通今的范曾对自己的自评是:“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书己怀,好读史书,略通古今之变”。同时他在思想上还非常崇拜自己先人范仲淹的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许正是这诸多因素的整合,使范曾养成了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狂傲拔尘的性格。他十分认同莫逆之交、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一句话:成功是一半的天才,加一半的机遇。至于努力,倒在其次。范曾说,没有天赋,再多努力,亦是枉然。话语中尽显“狂傲”之气,以至于人们称他为“狂生”。
虎啸画坛狂傲拔尘——“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
凡见过范曾先生的人,都说他神态狂傲拔尘,承袭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寡淡远尘之孤傲。感觉他既有李太白放浪形骸、狂傲不羁的风骨;又有东坡居士的浪漫才情。
范曾“狂傲”,久有议论。
对此,范曾并不讳言,他曾公开说:“我认为说我狂傲,仅仅是别人的观感,对我来讲,我仅仅是从我所好,自己我行我素而已,那别人认为我狂傲,他总有他的原因,譬如我曾经说过,‘国内白描,可能和我比较,无过其右者’,报纸上登出来范曾太狂了,其实这是一个事实吧,是不是?这怎么是狂傲呢?我觉得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应该受到尊重,而不应该受到议论!”范曾曾坦承,时下美术界能望其项背者,寥若晨星。“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他的狂傲,可见一斑。
2005年他的大幅画作在荣宝斋以7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当时有人议论:范曾的绘画价格太高了!结果范曾听后又语出惊人:“我从来就觉得我的画价格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在国外,那些顶级绘画大师的作品都是以平方英寸论价的,而我们中国画家还是以平方尺论价,你说,我的画贵吗?”
范曾的的“狂傲”更多的表现为他对人生,特别是艺术成就的自负上。
一次范曾与央视元老赵忠祥一起做电视节目,闲谈时范曾说: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帅,凤毛欧伯;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负一品,不知其为何物;负二品,看之愈久,离其意远;负三品,与美不共戴天,应即诛之。
赵忠祥问:“那么,你认为你属于这九品当中的哪一品呢?”
范曾颇为自得地笑着回答:“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范曾就是这样,从来不讳言自己的艺术成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