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起,市民无需再为修鞋、修伞等琐事而四处寻寻觅觅了。早报记者昨天从市容环境卫生行业2007年便民利民措施发布会了解到,“五一”前,一份《城市设摊导则》将出炉,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
“上海无证摊贩可能在5万以上,光靠堵是行不通的。而且有些摊点确实便利了居民生活,因此我们允许城市化区域一部分小摊小贩的存在,给他们颁发临时许可证。”市市容局环卫处处长孙芝兴介绍,“目前考虑的基本条件是:申请临时设摊许可证的摊主必须在上海居住至少半年以上,同时要向所在街道提出设摊申请,我们将和有关部门共同听取街道居民的想法,老百姓赞成,我们才会颁发临时许可证。”而影响交通、算命占卦和夜排档等无证摊贩则将被坚决取缔。据悉,这也是上海首份指导城市摊位设置的行业导则,它甚至超越了一些部门法规,从细则上放宽了对城市设摊的严格限制。
对此,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认为,“导则”的出台是人性化的措施,也是和谐社会的体现。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对小商小贩的管理上都实现分区域、分场所和分时间管理,使其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上海此举正是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
相关评论 祝贺马路摊贩新年有喜
评论员 鲁宁
今天的早报在头版刊登一则令人耳目一新的民生新闻:上海市将在今年“五一”前出台《城市设摊导则》,允许多年来一直受到城管取缔的部分街头游动摊点,在办理完简约的手续后合法经营。倘若此项市容管理之善政真如市容环卫局所言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那么,此举势必带来四个方面的正面效应:
其一、上海街头不时上演的“大盖帽”与游动摊贩之间“猫捉鼠、鼠戏猫”的荒诞剧将大为减少,使政府形象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假如“导则”的施行被证明行之有效,上海此项变堵为疏的市容管理新政,将有可能为破解一个全国性的市容管理难题提供操作上的借鉴。
其二、方便市民日常生活起居,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市民,将因此获取由街头巷尾小摊贩所提供的差异化和低收费的服务。
其三、把部分游动摊点纳入正当经营范围加以管理后,利于居民小区周边的市容环境改善,利于减少游动摊点挤占马路而影响交通的副作用。
其四、在广大低收入市民的服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同时,游动摊点经营者(其中既包括本市市民也包括来沪寻求生计的农村进城人员)正当的合法权利———首先是基本生存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和保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