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起案件的规模而言,利用“假签名”进入各部门工作的人员高达30余名,时间也有长达数月的。而记者在当地采访这些人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送钱找工作“是正常的”,这件事情之所以最后没成,只是由于找错了人。这都透露了一个讯息,那就是在齐河,这样的人事权钱交易对于群众而言并不陌生。如果再深入观察,如此大规模的人事进入党政编制,在一个小规模的县城居然还能隐瞒数月之久,而只要具有县城生活经验就会了解,党政机关的人事变动在县城这样的人际联系密切的地方,不可能会隐瞒到数月而不被觉察。这难免令人怀疑:在“假签名”的背后,难道只是一两人的操作就可完成的吗?
由“一把手”签名来决定人事去留,自然表明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漏洞。但是这样一个漏洞,却能被人利用达数月,也说明人事制度方面的缺漏并不仅仅是审批权力过大,而在于整个人事机制有可能被小团体利益所遮蔽。而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仅仅将审批权力由书记分散到各部门就能实现,而会涉及整个人事体制的问题。如何防止有人事决策权的部门不会集体利益化,这恐怕是应该重点考察的另外一个问题。
如今,县人事局长出面独自担当失责的过失,似乎想抵消所有的问题。但是假如这件事情的背后涉及整个人事部门的利益链条,那么恐怕就不是查究某一两个人的问题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包括如今人事局长独自担责,都让人们感觉事情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好在,上级部门德州市已经派驻工作组调查此事,我们希望调查结果能够尽快出来,给人们一个清楚的说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