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饼习俗有很多的由来和传说。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殷商末期的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形的“太师饼”,这就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最初的雏形。到了元明清以后,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赏月时传统的美食。在《水浒传》、《红楼梦》等明清两代的小说、文集中即有祭月、赏月、猜月谜、吃月饼的描述。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中记述京师北京月饼盛况时,载曰:“坊民皆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当时的月饼大小各异,有上绘月宫蟾兔之形的圆月饼,也有名堂多形状各异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为少儿把玩的小动物、兔儿爷之类形状的月饼。清末到民国时期,老北京的饽饽铺还制售一种叫自来红、自来白的“红白月饼”。老北京时以前门外致美斋和通县回民老字号大盛斋制作的月饼最为驰名。如今的北京月饼制作工艺更精良,选料更考究,种类也颇多。如稻香村、美味斋等一些老字号已推出玉米月饼、五环月饼、无糖月饼、花衣月饼等,全聚德烤鸭店还推出了烤鸭五仁、鸭肉酥等精品月饼,各种清香创新独特的月饼供市民品尝与赠送亲友,受到称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