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择业的心态表现
1.功利心理。
这种求职心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或其他知识分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求职或择业的动机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经济特区,涌向三资企业,或者是开创民办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出于这种心理。在有关部门最近对北京高校20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择业倾向。当问及“您对人生价值怎么看”时,选择“人的价值既在于贡献,也在于取得功利”的答案,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70.1%、69.0%、72.3%、74.3%;当问及“您追求怎样的人生”时,选择“既追求为社会做贡献,也追求个人生活的幸福”的答案,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92.4%、92.9%、94.1%和90.3%;当问及“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时,选择“多贡献、多得利”的答案,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80.3%、78.2%、80.6%、84.4%;当问及“您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排序”时,大学生把“工作条件好、有利于发挥才能”排在第一位,把“经济收入高”排在第二位,把“社会地位高”排在第三位。从这些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发,诱发了择业中追求高经济收入的心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