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那么TCL的技术能力到底如何呢?
李东生:大家都很关心我们的技术能力,我觉得我们的进步很快,过去两年我们申请的专利数是过去二十多年的总和。现在我们花大价钱在全球聘请了专利律师,因为我们在国际经营当中碰到很多国际专利的问题,需要这样的团队来处理这些问题。碰到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来提高技术能力,积累知识产权。
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需要累积,需要时间需要投入。如果没有国际化,这个过程会更慢。
中国企业应闭关修炼?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钟沈军报道“找上门去和别人打架,不占天时地利人和,还不能保证有打过别人的本事。中国市场纵深远远超过日本,中国东部的产业转移完全到中西部进行,并不需要迁到其它国家。”近日,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出了不同看法。
目前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早期面临国际化时“惊人的相似”。回顾日本企业国际化历程,关志雄认为,日本企业在推动相对落后产业的产业转移,为回避贸易磨擦在美国投资汽车生产基地等方面的国际化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同样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能源领域,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日本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在世界产油地“捞油”,很多炼油商和石油贸易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勘探公司,但是事实上很多项目收益差强人意,滴油未出的项目屡见不鲜。
关志雄认为,中日两国企业早期国际化背景的外因类似,但中日两国企业的“内功”尚有差距,因此中国在目前阶段大力提倡企业“走出去”,并出台各种扶持政策的做法应该谨慎。关志雄认为,日本企业国际化的背景一是经济全球化以后,国际贸易摩擦日益激烈,影响了日本企业的生存发展;二是日本以企业国际化战略应对日元长期升值的趋势。此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技术和经营诀窍的积累,而中国企业虽然目前面临与日本企业当年相似的背景,但在生产技术上与日本企业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是否要将一些产业迁到国外值得商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