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大革命”中,最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应当说是“九一三”事件,而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就是林彪(1907年--1971年)。他曾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说成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但一夜之间便成为乘飞机出逃的叛徒,并机毁人亡,葬身荒漠。
林彪(1907年--1971年),原名林育容,父亲林明卿,母亲陈氏,林彪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1907年12 月5日生于湖北黄冈回龙山区林家大湾。其堂兄林育南、林育英(即张浩)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著名的共产党员。他深受他们的影响,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改名林彪,入黄埔军校,在校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11月从第四期毕业后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排长,曾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中讨伐孙传劳和进军河南的战斗。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莱阳战役中林彪在中国革命尚处在低潮的时刻,在失去主力的情况下,用一个连创造了歼灭一个营,击溃一个团,打败一个师的神化。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在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营长、团长。1929年初,随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在闽西期间曾提出“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条,将毛泽东提出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扩充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他的突击战术,多次击败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围剿,是毛泽东所倚重的战将之一。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开始长征。林彪率红一军团多次担任主攻任务,突破国民党政府军的封锁线。到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1936年6 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