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深巷。西递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其与宏村古民居同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
纪录贞节悲凉的棠樾牌坊
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山区人稠地稀,人们不得不外出经商另谋生路,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明清,“无徽不成镇”,徽商盛况空前,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徽州人。发迹的徽商,荣归故里,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奏请皇上,兴建牌坊。在徽州牌坊是随处可见的,但说到牌坊群就不得不去棠樾。
棠樾村,这又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远观棠樾牌坊,成群排列在血红的夕阳中形成深灰的剪影,两侧是寒风萧瑟的田野,走近牌坊,细读它,恍然回到当年的显赫时代。
离牌坊群不远有一个相显娇小的祠堂谓之鲍氏妣祠,是一女祠。这实属罕见,它一改女人不可入祠堂的祖制。可能也是因为徽州太多忠节烈女,不可不表彰显的缘故。徽州女人的节气虽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女人的命运也悲凉可叹,但因此却让徽州凭增一份单纯信仰固有的坚忍魅力。
要知道徽商离家后少则四五载,多达几十年,一般都在离乡前成婚,往往婚后几月新妇便独守空房。曾经有个女子新婚才三个月,其夫就外出从商,从此杳无音信。这个女子以刺绣为生,每到年底,就将卖绣品攒下来的钱换一颗珠子,用以记住丈夫离家的日子,名为“记岁珠”。年复一年,却到死也未等到相聚之日。在她死后三年,丈夫终于回来了,而她积攒的珠子,已有二十多颗。
在棠樾女祠中,就是用塑像来凝固这一段段贞节故事,每一个读来都让人倍感心酸。“记岁珠”,它记录的何止是岁月的流逝。
徽州女诗人程凤娥在《鹧鸪天·有怀》中写道:“一点愁心指上弹,梅花羞带病中看,相怜早被湖山隔,空对孤灯带影残。情没绪,思无端,更深犹自倚朱栏,长空独有天边月,为我勾留伴晓寒。”就让这徽州女人的悲凉词作,为我们的徽州之行划上句点。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