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对遗传学无知,更有人说他异想天开。袁隆平没有动摇,但是他也知道,这条路充满了坎坷与风险。
为了培育杂交稻,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培育雄性不育系水稻,从1964年开始,他们通过数以万计的逐穗检查,终于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系水稻,但研究远未见到曙光。到1970年,他们用国内外几百个品种做了几千个杂交组合,结果还是无法取得突破。
心情降到谷底的袁隆平并没有丧失信心,经过总结后他毅然决定,调整技术路线,寻找新的突破口。
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后袁隆平吸取教训,准备从与水稻亲缘关系较远的野生稻上寻找突破口。这棵水稻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野败,是袁隆平的助手1970年在海南岛的一片沼泽地发现的,正是它打开了研究杂交水稻最关键的一环。
1973年,三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这位提出外行言论的教师却成功选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亩产达到623公斤。
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年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当时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的口粮。
面对水稻单产从600公斤到800公斤再到即将实现的900公斤的飞跃,这位农学界的大师在被问及经验时说:“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但我有一种认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