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之烛照亮青春的山区教师--豆红波
豆红波,男,汉族,1982年2月生,共青团员,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鹿箐小学教师。
2001年,他主动要求到偏远的鹿箐小学任教。他每周有24课时的工作量,编写的教案有2尺多高。月收入仅700多元的他,却每年拿出近千元资助学生。他还自费买作文教材,并自己动笔写范文。他的学生在全国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三等奖各一个,他也得了优秀指导奖。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他患上了重症贫血,继而引发肾衰竭。2006年底和2007年1月,他两次吐血晕倒在课堂上。然而,躺在病床上的他还托《重庆晚报》呼吁社会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关爱乡村教师群体。
鹿箐,机构改革前是一个贫困乡,常住人口3800多人,现在属桑拓镇管辖,距离县城约54公里。鹿箐小学距离桑拓镇11公里,交通极为不便,学校教师要买口铁锅都得打“摩的”下桑拓。豆红波家住桑拓镇场上。2001年,他从重庆杨家坪体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彭水桑拓镇小学任教。当时镇上要派一名教师去鹿箐小学,豆红波主动向组织请缨。这个决定,他的父母都难以理解,但豆红波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鹿箐地处偏僻,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待遇也低,一般人不愿分到这里做老师,学校师资短缺的厉害。25岁的豆红波不仅是这个小学的语文老师、自然课老师和思想品德课老师,还是体育老师,周课时达24 节,其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
由于学校太偏僻,豆红波的午饭就成了问题。大多数时间里,他中午只吃方便面,后来觉得方便面还是太贵,就带上两个馒头当午餐。日复一日,他原本健壮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一天,豆洪波说觉得自己头晕,身体发软,妻子王彩让他到医院检查,一直觉得自己是“运动员身体”的豆洪波怕耽误学生的学业,就说可能是自己每天骑车跑路累了,妻子也就没在意。工作两年来,他的体重由原来的130 多斤降到了90 多斤,身体也越来越衰弱,几次在课堂上吐血晕倒。11岁的彭卫红至今清楚地记得豆老师讲课时两次吐血的情形。看到老师吐血后,班里的学生都情不自禁的在教室里哭起来,同学们非常害怕,觉得老师病得很严重,让老师马上去检查。可豆老师说自己没事,能扛过去,又继续上课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