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高考来评价学生,但高考试题同样要接受评价。一些省份的出题质量并非都很好。”应书增透露,从2001年到2005年,考试中心每年都会对考生、家长、学校进行调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开座谈会、填写问卷。目的是从宏观层面检测高考试卷的科学性、对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影响、对中学教学的导向等。
同时,考试中心也请专家从另一个角度对试题的科学性进行评判。“任何事不可能百分之百不出错,我们就是要尽一切努力确保考题的科学和安全。如果出了问题,有必要的预案来补救,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面朝大海还是背靠大山
全社会最关心的还是高考的公平性问题。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对招生考试而言,公平主要体现在机会的公平和程序的公平。比如高考中曾经出现过有关猪的饲养的试题,这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而言就是不公平。
命题人员命制试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我们不能只有利于城市有利于有钱人家的考生”。比如,考查学生对一些科技原理的掌握程度时,空调的制冷原理有时会成为考查内容,但在我国一些地区空调的利用率不高,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家庭还没有空调。
上海有一年的作文题叫做《面向大海》。对上海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道好题,发挥和创作的空间都很大。但如果出题人把这道题当成全国性统考的题目,就不能用。很多山区、内陆的孩子从来没有面朝过大海,对于他们,背靠大山这样的题目也许更合适。
大家都知道,中学英语必须摒弃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作为导向,高考中应该加进口语考试,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学生的听说能力。但是,很多农村老师本身英语口语就差,一些农村考生的英语口语不好,不是农村的学生学英语不努力。所以,全国统一考试目前还不能把口试加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分省命题就有其优越性。陕西就可以考查本省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经济的了解程度,因为这些考生大学毕业后很多会留下来为本省的经济发展服务。这就符合本省的公平性原则。但如果在全国考题专门中考查陕西的历史文化,可能就对其他省的考生不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您正在欣赏的是财富网的文章《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解析高考新思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财富教育 >> 学历教育
天天
我摘
好哦
天极
POCO
新浪ViVi
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