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中历史课本改版,大幅修改过去的惯用词汇和国家代名词,并加入两岸分合及统独议题,引起广泛争议,使延烧开来的历史教育问题间接凸显岛内最新一轮的意识形态拉锯和发展。
据《中国时报》昨日报道,台湾高中生即将在寒假过后的新学期中,开始使用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其中内容变化相当可观且具有一定的政治象征意义,包括将《本国史》改称《中国史》;把过去惯用的国家指涉如“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也全部改为“中国”;而过去统编本时期将“统一中国”形容为“历史的期望”的描述,在新版课本中也被改写为“历史的口号”等等。
新出炉课本基本上以两岸分治的事实基础撰写,不再回避过去被视为禁忌的统独及分合课题。新课程召集人、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教授周樑楷表示,在统编本时代,历史课本很容易沦为统治者的工具,政府利用课本灌输学生特定意识形态,现在“一纲多本”则重视学生思考判断能力,而且国家认同是台湾当前的重大问题,身为高中生应该关心,但课本不能给标准答案。
陈水扁日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国际频道(CNNI)专访时指出,他希望在任职期间,继续强化台湾主体意识,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完整的国家”,此番历史教育改革虽然并非由陈水扁亲自主导,但却隐约表现出摆脱传统中国史观的去中国化倾向,国民党立委李庆安甚至将之形容为“思想台独”的动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