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暑假,她到团市委青年再就业中心当志愿者。最初就是每天没完没了地接电话,辛苦,又没有报酬,可魏洁不放弃。“每一个机会都需要努力把握,付出得多总有收获。”就这样,她一点点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欣赏,最终受到办公室负责人的主动“邀请”,去更能大展身手的岗位。去年11月,魏洁考上了同济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她的体会是:“其实,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我就想一技傍身”
“我想自己适合走技术道路。”去年刚从电机学院机械系专科毕业的尚佳杰,成为上海烟草集团上海卷烟厂卷包车间的一名普通挡车工,但他却干得津津有味。因为身边,就有一位“偶像”———学历大专的程师傅,22岁就成为高级钳工,28岁当选最年轻的全国劳模。
由于中学成绩一般,尚佳杰开始选择职业教育,只想一技傍身。学校每个学期都安排进工厂锻炼动手能力,从最初用锉刀、锯子做榔头,到毕业时设计程序操控机床加工特殊形状的轴,令他在后来的工作中早早上手;而他更体会到,这“一技傍身”四个字,其实还有更深的意义。
他没想到,怀揣车工中级、AUTOCAD中级等多张技术证书,一年前找工作时,他甚至都没用出校门———根据校就业中心的通知递上简历,用人单位来校面试,一切顺利敲定后,离毕业还有8个多月呢。他也没想到,厂里每周休息日,都会进行多个工种的开放式培训,只要愿意,就可以学得更多,身边许多同事争相参加。加之还有程师傅这个榜样,让小尚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觉得这条路自己走对了,技术,是最最重要的,我就想一技傍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