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填报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包括第一院校志愿和第一专业志愿。从每年录取的情况看,高校更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远远高于其他志愿。所以,填好第一志愿 (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对自己录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就列举三个案例,以此对第一志愿填报方法进行探讨。
给志愿留点余地
2005年辽宁省一考生,高考后估分610分左右。考生欲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经过上网和电话咨询,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连续两年来在辽宁录取最低分都在600分左右。于是估计2005年其录取线可能在600~610分之间,而自己估计的成绩刚好在这一分数段内,有被录取的可能。于是考生决定本科一批A段(编者注:辽宁也与河北一样,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志愿也分为A、B两段)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师范大学,专业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历史学,而B段第一志愿填报了一所一般的大学,A、B两段中都未填报二三志愿。结果高考成绩公布后该生的实际考分是578分,比估计的成绩少了30多分。而北京师范大学在辽宁省调档线为603分,考生没有达到这所高校的调档线。这样本科一批A段就只有落选,而被本科一批B段中的大学录取,而该大学也并非重点大学,在辽宁的调档线为530分,刚好为本科一批的控制线。
应该说,如果考生的成绩真的为610分的话,以高出调档线7分的成绩被A段第一志愿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希望还是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后录取分为603分,历史学专业录取分为604分),但偏偏自己估分不准,使自己的志愿一同受损。
本案例的考生太倚重自己的估分结果,在志愿填报时未考虑万一估分偏高怎么办的应对策略,没能给自己留有余地。现在,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考生最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满打满算。特别是考前和估分,如果我们的志愿是按事先估计的成绩来填的,高考成绩一旦偏差较大,志愿也会跟着受损。同样,在知分填报志愿中,也要注意此原则,因为你填报的大学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也是一个未知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