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州名园之拙政园,建于明嘉靖年间,耗时16年的漫长岁月,落成后三度易主,太平天国期间曾为忠王府的一部分。拙政园至今仍保留着疏朗淡泊、古朴自然的江南园林风格。
贝聿铭向高标难度挑战
想在这个以古典园林著称的姑苏城建构设计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当然不是简单的事,完成这项艰巨使命的,正是享誉国际的华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原籍中国广东的贝聿铭,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对园林韵致自然有一份深厚而特殊的情感。
这座位于苏州老城东北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中国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2006年10月中旬竣工开馆。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正门面对步行街,这杨柳依依的河畔小广场,是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河古建筑,包括茶楼、饭馆、售卖字画古玩的小商铺、丝绸刺绣等工艺美术品皆一应俱全。新馆和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忠王府博物馆旧馆等传统园林建筑,巧妙地形成了一道丰盛姿彩的历史文化长廊。
新的空间处理使新馆更显深远
新馆占地不大,1万零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
江南园林均与住宅相连,是怡情读书之所,因而色彩以淡雅清静为宜,气候较北方炎热,于是建筑沿用冷色调,常用的白色粉墙成了较强烈的色彩,白粉墙前宜适当的“造景”,比如栽植花木或堆叠假山。花影扶疏、木映花承,不仅增添四时美感,亦能冲淡墙面的强白。
新馆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得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