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定在1924年腊月十二,双方又通过媒人交换了娶帖。到了娶亲那天,14虚岁的冯慈头戴礼帽,身穿马褂,十字披红,随着一顶四人小轿被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簇拥着,来到1.5公里外的董家庄迎娶17虚岁的董菊。
两个人结婚前竟然没有见过一面,是丑是俊、是盲是拐都得认命。两位老人说,那时的婚姻都这样,也没有离婚这回事儿,结了婚就得过一辈子。
进了洞房,新郎挑开新娘的盖头,一对少年夫妇的心怦怦跳着,抬眼看见了对方:一个清秀,一个端庄!
2. 一辈子从没有红过脸
冯家是个大家庭,冯慈的祖父、父亲都是清朝有功名的读书人,后来家道中落,种地为生,冯慈也没有念过几年书。
冯慈夫妇一直和父母、三个兄弟、一个小姑在一起生活,后来他的两个哥哥都没有生养,弟弟家也没有儿子,只有他这一支人丁兴旺。董菊23岁生下大女儿,随后,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又相继出生,其中一个儿子在7岁时出天花夭折。
因为和兄弟妯娌们一起生活,自己孩子又多,所以夫妻俩任劳任怨。冯慈老人的儿子们回忆,从他们记事起父母都是勤劳而本分地过活,对母亲董菊印象最深的就是,做饭、清扫、纺线、织布,公婆、小姑和孩子等一家人的衣服和鞋袜都是母亲一手缝制,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纺线纺到半夜,以补贴家用。父亲冯慈也是个勤快人,黎明即起,下地劳作,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即使现在不下地了,他每天也要早早起来,把家里、院落和门前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是过去的生产力低下,忙碌一年,地里种的粮食除了留种子只能勉强糊口。一年到头,主要靠吃红薯和粗粮度日。
董菊老人回忆,过去家里礼数多,她和丈夫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屋里请安。父母起来后,他们要给父母倒尿盆,把屋子打扫干净,然后再回来打扫自己的屋子,做一大家人的饭。后来她的大儿子娶了媳妇,媳妇每天先给她请安,然后她再给公婆请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