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争对吃剩饭这件事,孔校长专门召集了全校师生大会,向大家重申俭朴为修身之本的道理。易永畦、萧子升、毛泽东等在同学中发起募捐,为蔡和森凑了些钱,蔡和森却不肯接受,宁愿靠自己解决家庭的生活问题。虽然身处贫困,蔡和森却十分乐观,他提议成立一个哲学读书会,定期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习方法,比赛学习进度。毛泽东又加上了一条共同锻炼身体,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国文课上,国文教员袁吉六把毛的作文批驳为梁启超式的新闻体,毛泽东有生以来头一次在作文上得了低分数,很不服气,与袁争辩起来,两个犟脾气互不相让,袁把毛泽东赶出了课堂。
方维夏、黎锦熙为此事严厉地批评了毛泽东,毛一时还转不过弯来,还是杨昌济的一番话彻底让他认识了自己的冲动和错误。
毛连夜登门向袁老师道歉,袁吉六却闭门不纳。
雨夜,毛泽东在袁家门外站了整整一夜,直至清晨――老师的门终于为他打开了,其实袁吉六内心很喜欢这个有天分的学生。看到他真心求教,袁翻箱倒柜,把自己珍藏的国学古籍统统搬了出来,给毛泽东开起了小灶。在他的教诲下,毛开始认真研读韩愈等古文大家的文章。
第八集
毛泽东的作文终于得到了袁吉六的肯定,袁给了他满分,还加上长长的评语,对文章大加赞赏,张贴在学校公示栏上,引来了众多同学的围观。
何叔衡也被毛泽东的范文所吸引感到毛泽东的不同凡响,他找到毛泽东,主动表示想与之交朋友,向他学习读书的方法,两个人约定定期交换读书笔记,结成了忘年之交。
周南女中的国文课上,斯咏与警予又读到了毛蔡的范文,二人对这两名一师才子兴趣越来越浓,警予提出非要认识一下毛蔡不可,她们请刘俊卿约毛、蔡却被刘从中使坏,两人对毛蔡产生误会。
随着社会学科修学的不断进展,毛泽东的自然学科却开始出现问题――对数理化等功课天生的缺乏兴趣使他在这些功课上越来越吃力。期末竟然有两科不及格。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东的问题上,老师们形成了不同意见,以杨昌济为代表的部分教师认为对毛泽东这样的学生,不必扼杀其个性让他成为全材,一部分教师却不赞同,早已对毛泽东有成见的督学纪墨鸿更坚决要求狠杀这股不守规矩的邪气。讨论一时陷入了僵局。
两派教师的观点争执不下,孔校长决定,还是去找毛泽东当面谈谈。老师们来到自习教室,看到的却是毛泽东正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拼命地恶补数学等课程。
第九集
孔昭绶与毛泽东一番深谈,告诉他自己也不赞成为考试成绩而学习的观点,但学生努力学好课业是本份,他可以不要求毛泽东门门全优,但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学校的规定,为了父母的期望,他要求毛泽东尽量弥补偏科的毛病,毛泽东答应了他。
送走毛泽东,孔校长召集起几位非社会科学类的任课老师,宣布了自己因材施教的观点,决定以后对毛泽东学校只算他的平均分,不苛求其每科成绩。
期末成绩统计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毛泽东的偏科有了明显好转,以平均分排在中等水平。
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起草了一篇充满激情的征友启事,寄到长沙各个学校,请学校代为张贴。这种破天荒的征友启事引来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猜疑。
张贴在周南女中的启事同样吸引了众多女生的围观,却无人敢真的一试,陶斯咏却被启事上的一句“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打动了,她与向警予商量想去应征,向警予却断定是个骗局,但实在劝不住陶,为防意外,她答应陪陶一起去赴约。
湘江边,陶、向与毛、蔡见面了,意外的重逢令大家都喜出望外。漫步江边,毛、蔡谈的全是读书、学习,提出的要求也是定期交换读书心得,共同研究社会等等。四个青年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
第十集
刘俊卿为了得到纪墨鸿许诺给他的职位,不惜在讲习科毕业考试中作弊,却被发现,刘三爹不顾一切地为儿子求情,孔校长实在不忍心伤老父亲的心,于是给了俊卿留校查看的处分。俊卿却并不感激孔校长,相反因为自己的事情在学校内的曝光而迁怒于校长,迁怒于学校,因此对身边的同学更加仇视。
假期到了,毛泽东扛着行李去了蔡和森家借住。到了蔡家,才发现因为交不起房租,蔡家已只剩了一间蔡母和蔡畅住的破房,蔡和森搬到了爱晚亭露宿。毛泽东干脆与蔡和森一起住进了爱晚亭。两个人同样没晚饭吃的人饿着肚子,却在岳麓山上畅谈古今。
得知蔡家断炊的消息,萧子升、张昆弟等读书会的成员给蔡家送来了钱粮,到一师找毛泽东的陶斯咏也由陈章甫指引找到蔡家,与此同时,向警予也来找蔡和森,大风大雨中,蔡畅带他们上山找毛、蔡,却见毛逸兴大发,正与蔡和森狂奔长啸于雨中,说是要体会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古训。众人为其所感染,与毛一起浴于雨中。一众青年狂呼长啸,从山顶直奔到闹市,引来了无数世俗惊诧的目光,他们却全不在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