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蜻蜓低飞预测天气,到蟾蜍搬家预测地震,中国古代民间积累了不少的事例和论证。这些经验经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时至今日,在民间——也包括今天的网络上来看,依旧有不低的信任度。而现代地震研究,强调的则是数据和概率。在古时对于某一地区的准确预报,放在今天信息汇集和横向对比、统计来看,则不再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彭克银这样表示他对地震预报的复杂心情。因为地震是发生在地底下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无法直接探测。“多年来,地震学家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与地震有必然联系的前兆现象,但直到今天仍没有找到。”他说,目前所有已知的地震预测方法准确率都不高,参考意义有限。
网友疑虑三: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地震专家:统计来看,趋势没有明显变化
自汶川地震之后,玉树地震、智利地震,一个个大地震的发生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也一次次刺激着人类日益脆弱的神经,有网友甚至调侃——“地球已转为振动模式”,以缓解对于未知的恐惧。地球,是否真的进入了活跃期?
对此,高孟潭提供了一些数据来说明。2000年至2010年,世界范围内6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分别为161次、137次、140次、157次、183次、151次、153次、196次、180次、161次、173次。从频率上来看,每年地震发生的次数有一定的起伏。总体趋势来看,近年来的6级以上地震次数略有增加,但最高值发生在2007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