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游感:城市让生活更糟糕
尽管去过世博会的朋友一再告诫,没有看头,去了肯定后悔,但是我还是坚持要亲自后悔一下。
7月23日,我和同事一道走进了上海世博会,不过用“走”字似乎不太恰当,应该用“挤”。我们选择比较偏远的C区8号入口进园,以为人会少一点,可能抱这种想法的人太多,或者这仅仅是一种幻想,没到八点,入口外已是人流如注,入口处更是人满为患。进入园区,几乎每个场馆都要排队,看着折尺一般的长龙,没有耐心的人肯定会崩溃。热门的沙特馆、日本馆等排队时间都超过三个小时,中国馆、中国台湾馆不预约不可能进去。上海世博会官方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民间主题应该是“排队让心情更糟糕”。
排队的糟糕心情会被进入场馆的喜悦而代替,也可以选择无需排队的小馆而避免。但是在上海大都市走了一圈以后的那种灰色感受,却挥之不去,也无法逃避。跟旅行社签合同时我们一再强调要住在上海,他们也答应得很爽快。从世博园出来,汽车七拐八拐上了高速,行驶了接近两个小时,才来到我们的驻地——南汇区惠南镇,打开地图一看,都快到浙江了,仅从行政区划上看出是属于上海,但这里绝不能叫城市。
我不禁对这次世博会的主题产生了怀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吗?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的声音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城市让生活更糟糕!
拥堵是第一糟糕。听广播里说,城市人一生耗在拥堵上的时间差不多是五到六年,每年因拥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千亿计。据有关方面对各个城市上班人群的调查,北京的拥堵经济成本高达每人每月335.6元,居各城市之首。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广州和上海,拥堵经济成本分别为265.9元/月和253.6元/月。北京每人每年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要754个小时,相当于31天的时间。北京四环以内的汽车行车速度已经可以和自行车媲美,据报道南京汉中路的车速仅为每小时10公里,比行人快不了多少。这样的生活能与美好挂钩吗?
城市的繁华是让人瞩目的,站在外滩看浦东,高楼林立的陆家嘴让你惊叹。但是翻开城市的封面,背后的书页里夹着的是垃圾。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城市历年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平方米土地,全国已有三分之二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触目惊心。
还有难以企及的高房价,蜗居蚁族的生存状态,就业压力带来的社会问题,不一而足。
城市的某些局部是美好的,城市对某些人来说是美好的。但对全体而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只能是一种愿望,一种奢求,甚至是镜花水月。而这种宣讲却会鼓动着更多人的热情,为了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涌进城市,从而加剧本已严重的城市问题,让城市生活更加糟糕。
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行政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公共设施多得惊人,就拿上海而言,科技馆、海洋馆、博物馆、动物园、欢乐谷、迪斯尼,这些提高生活质量的设施吸引着人们趋之如鹜。如果将这些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向周边转移,把人流向小城市甚至向农村分流,不是能最大限度减轻城市的压力吗?
如果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要在城市前加一个修饰语“小”,“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假如在宿迁和上海之间选择一个居住地,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宿迁。
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糟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