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为罗京辞去工作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在北京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婚后,刘继红考虑到丈夫职业的特殊性,一个人把家庭重担挑了起来。1995年,罗京和刘继红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出世了。罗京给爱子取名“疏桐”。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1996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录播,就是当晚7点的节目可以提前录制好,到时候播出就可以了。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稿子提前十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件来得就越迟,有时甚至到要播音时才拿到稿件,这对播音员的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刘继红知道这件事后,深感丈夫工作压力很大,就在家里尽量为丈夫分忧。
他们的儿子上托儿所后,每天需要人接送。有一次,他们同时在单位加班,等刘继红赶到托儿所时,其他孩子早被接走了,只有儿子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哭泣。从那一刻开始,刘继红萌生了一个想法: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
“国脸”家里也有矛盾
再美满的婚姻,也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当夫妻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和争执时,有的夫妻大打出手,有的夫妻吵闹离婚,有的夫妻进行冷战。罗京却从婚姻中学会了“妥协”和“忍让”,他认为妥协不仅是为了“家和万事兴”,而且妥协里还潜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怎样,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怎样,都要把日子过好。所以,他觉得向妻子“妥协”没什么不好,反而是一种疼爱老婆的表现。
有一年冬天,两人为一件小事争执,性急的刘继红声音高了八度:“你到底要怎么样?”罗京害怕争吵伤了彼此的感情,主动避开妻子的火气,闷着头一个人走进了书房,老半天也没出来。半夜里,他出来一看,刘继红睡在了客厅里的沙发上。他的心里像被什么刺了一下,歉意从心底涌了上来。他怕妻子着凉,轻轻走过去,俯在妻子耳边说:“你可以和我生气,可不能和自己的身体生气啊。以后再不能睡沙发了,我会心疼的。”此后,他们夫妻间形成了几条不成文的规矩:吵架不过夜,女士不许睡沙发,有什么想法要相互坦诚地交流沟通。
1985年到1988年,是罗京事业大发展的3年,它带给刘继红的,却是罗京极不规律的播音员的作息时间以及频繁出差的电话。经常是本来约好晚上见面,罗京却突然改上晚班。再次约好见面,罗京又要出差,留给刘继红更多的是等待。她等到了罗京的来信,而信只是报告行程或谈些见闻体会。刘继红能理解,这就是罗京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这特有的方式真切、实在。3年后事情自然地发展到了结婚这一步。
1988年6月的一天,罗京与刘继红来到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罗京的两人世界长达6年,他认为养育子女是需要条件的。根据央视一位年龄较大的编导透露,罗京的老婆出名的贤惠,刚一结婚,家务都是由她一肩挑。据说,每天晚上,不论罗京多晚回到家,家里都会亮着一盏温暖的灯,累了一天的刘继红总是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夫君。罗京一踏进家门,她就递上一杯热茶,茶里不是泡着胖大海,就是泡着几粒红枣。
1995年,刘继红在29岁时生下一个儿子。罗京为其取名罗疏桐,那时罗京已34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