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私募基金看来,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与资金需求,而不断升级的消费领域也是其未来投资所关注的重点。
消费占GDP份额将达45%
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田立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自己偏好投资与中产阶层消费者有关的项目以及制造业。“随着国内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并日益与国际接轨,人们对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有了更多要求,因此一些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品质的行业,势必会迎来爆发性增长。”田立新说。
麦肯锡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消费在中国GDP中所占的份额从1995年的47%跌至2005年的37%。预计在未来的20多年内,随着投资的减缓和收入的增加,中国的消费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增加到2015年的41%,并将在2025年达到45%。
对此,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麦肯锡的调查,基于人口分析来看,是很有道理的。“按照人口来计算,中国人的消费总量应该是很厉害的,但是,基本消费还是占据很大一块,”卢汉龙说,“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主要消费的是老三件(吃、穿、用),90年代主要是家用电器,而21世纪,住房、汽车、通讯、电脑等变成了消费的增长点。”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副总裁计越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有一个消费升级过程,而提高生活品质,则可以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生活中每一天产生关系的消费,都会产生新的投资热点。
对此,卢汉龙也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开放,居民日常生活消费还将提升很多。“现在日常基础消费这块,也可以分层次拉开,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都能找到,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也将造就新的城镇消费群体。”
计越说:“红杉资本一直都关注中国消费领域,比如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绿色食品,品质上的提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吃穿住行涉及面非常广,而我们关注的热点,是一个相对的消费升级概念,即与消费者相关的各个衍生领域。”
“我们在2006年年终时投了一个有机蔬菜公司,今年将继续投资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和行业”,计越说,“消费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但最大的挑战就是各个公司是否能在这个市场里成为一个领先者,或者是变成一个潜力领先者的地位。”
消费升级需要体制保障
目前,众多私募基金都看好消费领域,业内人士指出,消费升级包括消费总量升级、结构升级、消费形态升级等方面。在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消费升级也将是个持续的过程,表现在具体方面则是消费产品结构呈现高端化、倡导健康消费、品味消费、体验消费等。
卢汉龙表示,从社会角度来说,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未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推动大众消费。而沿海城市的中产阶层,以及二、三线城市正在成长的新生消费群体,将有望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
与这一消费群体所对应的基础性消费,以及如何提高基础性消费的品质,将是未来中国消费的增长点。“但是,中国究竟能否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还是与体制密切相关,中国只有建立比较好的保障体制,人们才敢消费”,卢汉龙说,“发达国家为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才出现消费浪潮呢?这正是因为60年代配套的福利体制逐渐完善起来。”
人口结构带来的第三波消费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一份分析报告也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即将步入第三波消费高峰(注:我国第一波消费高峰在1984~1989年,第二波消费高峰在1992~1997年),而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结构是影响消费结构的关键变量。该报告认为,1981年之前出生的独生子女有9000多万,目前正处于收入和消费的上升期;而1992~1998年出生的独生子女约有3亿多,亦将逐步进入消费年龄。这两代人的消费倾向要远高于储蓄倾向。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也显示,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703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3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150元。
从居民购买实力角度看,以上这组数据也支持着消费升级将继续走向深化的观点。国泰君安的报告认为,第一、二次消费高峰满足了人们对服装、电视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在第三次消费高峰中,随着人口结构变动、中产阶层的崛起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消费开始从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品牌消费将成为趋势。
年龄差别引导的消费
“未来年龄差别也是引导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年轻人崇尚时尚和潮流,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会比较敢于去消费,”卢汉龙说,“但是在西方国家,真正拉动消费的主力都是中年人,年轻人都是小打小闹。因此未来影响消费的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会加大,其实和职业关系并不大。”
博时基金经理詹凌蔚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自己看好的未来消费升级方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快速消费品,例如酒、牛奶、化妆品等,还有一类是周期性消费品,虽然市场对周期类消费品存在很大的疑惑,但是从终端的消费量看,也是升级的,它的需求很高,例如汽车行业以及与汽车有关的服务业,还有航空的增长幅度也很大。同时医疗、健康服务这个消费领域也非常看好。
卢汉龙认为,中国如果成为消费大国,制度的保障、观念的引导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则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基础消费升级所起到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