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京梅/文
2007年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是“十一五”规划进入实质性落实的年份,同时也是2008年奥运年的前夜。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增长动力看,国民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物价涨幅也将有所扩大,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涨幅高于2006年1.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的匹配性增强。
粮价将上涨6%左右
2006年中国粮食价格基本平稳。但10月份以来,北京、广东、山东等地相继出现部分粮油价格上涨,11月份在全国粮、油价格普遍上涨的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为全年最高水平。1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3.7%,拉动CPI上涨1.22个百分点。
食用油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国际期货市场
转基因大豆(2834,5,0.18%)价格上涨的影响。
而面粉等粮食价格上涨,一是2006年全球小麦主产国由于严重干旱等原因,大幅减产约5%-7%,小麦限制出口,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走高导致国内小麦价格上涨;二是受中国保护农民利益政策影响,2006年小麦收购价高于市场预期,抬高了小麦行情,许多农民惜售,致使面粉加工企业货源不足,推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玉米的提取物被用作为燃料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前景,从而导致玉米价格一路走高。
面对粮价上涨,2006年11-12月中旬,国家通过6次竞价销售抛售了大约43亿公斤的储备粮,粮食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有所减缓。但粮食生产受自然生长周期影响,价格上涨慢、回落难,因而2007年上半年在新一轮农作物收获之前,粮食价格仍将保持升势,不会大幅回落。
还有一些因素对粮、油价格上涨起推动作用:一是国际市场粮食减产和库存量降至1985年以来新低,但粮食消费需求增加较多,价格上涨在所难免;二是由于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一再减少,单产量提高难度较大;三是冬小麦面临较为严重的旱情,粮食收成具有不确定性;四是2007年农资价格看涨,种粮成本提高,要保护农民利益,粮食收购价不会大幅下降;五是中国食用油主要依靠进口,国内没有油类作物储备系统进行调整,因而食用油价格上涨将持续更长的时间。
初步预测,2007年粮食价格将上涨6%左右,涨幅高于2006年,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稳中略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2007年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虽然经济工作要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但无论如何快速增长不能丢掉。从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增长动力充沛以及源源不断的民间资金来看,200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长加快,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加,必然带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看涨居多。
一是国际市场原油、钢铁价格变动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经过2006年一段时间的下降后,由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将出现新一轮上涨,这将拉动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二是从2007年开始中国取消国家计划的煤炭订货会,成交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此项改革措施必然使煤炭价格一再被压低的局面得以改变,煤炭价格由市场决定将促使煤炭价格回归到正常水平,出现一定的提高空间;三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的格局不会改变。
初步预计,2007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6.7%,涨幅分别比2006年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
服务价格主推价格上涨
近年来,中国服务价格涨幅一直高于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快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调整力度,各省市也将进一步推出调整公共服务价格的提价方案,服务类价格的上涨空间较大。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服务消费在CPI众所占比重也接近30%,因而服务价格的提高,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另外,受部门利益的影响,现在多数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一次改革,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油、气、电的改革便是如此,2007年还将有更多的改革带动服务价格的上涨。
农资价格将出现较快上涨
2006年末,许多省市粮油价格大幅提高。由于粮价上涨,农资价格涨幅明显提高,10月和11月分别上涨1.8%和2.6%,为前11个月的最高水平。
2007年随着粮食形势的好转,会有更多的农民投入到种植业生产中,这样必然使全国化肥、农药、
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需求较为旺盛,一些地区会出现不同程度农资短缺等问题,因而农资价格阶段性出现较快上涨不可避免。
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明年将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一些实事。在国家保护农民收益政策的调控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将受到一定控制,不会出现持续、大幅上涨局面。
(作者就职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