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行业的隐形冠军,因上市而显形,并有望借由上市募资而解决产能瓶颈问题
经过多年的筹划运作,2006年12月14日,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002094.SZ,下称“青岛金王”)终以7.39元/股的发行价格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作为青岛金王创始人的董事长陈索斌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他兴奋地说:“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上市前敲锣,我敲了十几下后,深交所的超大屏幕上一下就蹦出了我们公司的股价,我当时太高兴了,开盘价比发行价高出近一倍,这说明投资者对我们充满信心。”
青岛金王的主营业务为新材料工艺蜡烛制品,年营业额4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10%,是国内蜡烛行业的龙头老大。其生产的蜡烛制品具有玲珑剔透的水晶质感,彰显高档气质,在国内消费观念升级换代的大潮中极具时尚冲击力。
创立十余年来,青岛金王都保持了高速发展,但最近两年公司产能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随着青岛金王的上市,陈索斌手头有了充足的现金。这能助他点亮更远的梦想之路吗?
一个人:陈索斌
陈索斌,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并在美国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潜居青岛商界十数年。在扩大规模的资金压力下,这位低调的福布斯富豪终于选择了公开上市进行股权融资,这也使得这家专注于出口的蜡烛生产商得以浮出水面,彻底曝光在公众面前。
当陈索斌于1993年回国创业以东拼西凑的2万元资本与另外4个人共同创立青岛金王的前身“青岛金王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时,就与小小的蜡烛有了不解之缘。而早在陈索斌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发现西方国家的蜡烛消费依托西方文化特质而极其普及,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为烛光制品配套的玻璃烛台等玻璃制品每年在全球将产生不低于30亿美元贸易额,“玻璃制品恰恰是中国最不缺乏的产业资源,利用好玻璃基础起步,金王将实现超常规的发展,接近自己设立的核心目标”,陈索斌看到并抓住了这样一个商业机会。1994年研制出第一项玻璃专利产品,1995年金王品牌一举打入美国市场。然而,陈索斌永远忘不了金王走出国门的第一次。
[1] [2] [3] [4] 下一页
您正在欣赏的是财富网的文章《青岛金王陈索斌的财富蜡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财富人生
天天
我摘
好哦
天极
POCO
新浪ViVi
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