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父坐在一边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
经过二三年的交往,两人开始谈婚论嫁了。这时,双方父母却有了疑虑——罗京的父母是朴实的知识分子,担心出身于高干家庭的刘继红有娇小姐脾气;刘继红的父母则担心罗京是“国脸”,他在家里会不会摆名人架子,让女儿吃苦呢?
罗京了解到准岳父岳母的顾虑后,就提着一个水果篮来到刘家看望两位老人。刘母与罗京闲聊时,随口问他喜欢哪种类型的女性。罗京实话实说:“我喜欢那种通情达理,有事好商量的女孩。漂亮当然好,但如果长久相处做夫妻,许多外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内在的东西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可爱的女孩不会因为漂亮就趾高气扬,也不会因为长相不美就自卑,她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
罗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父坐在一边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吃完饭后,罗京抢着去洗碗。刘母连忙阻止说:“女婿头次上门,哪能让你做家务啊!”刘继红听母亲这样说,羞中带喜地说:“妈,你跟爸都答应啦?”母亲含笑点点头。
罗京一踏进家门,她就递上一杯热茶,茶里不是泡着胖大海就是泡着几粒红枣
刘继红之后也硬着头皮到“国脸”家里探虚实。在去准公公婆婆家之前,从来不下厨做饭的刘继红跟女友现学了三个菜:老火鸡汤、白灼虾、香菇菜心。鸡汤需要时间炖,虾放点盐和水煮一下,菜心不能炒得太老,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三个菜,她却不是煮得时间过长,就是盐放得太多,三个菜学了一个星期。
那天刘继红到罗京家时,罗京已经悄悄把饭菜准备好了。刘继红钻到厨房里“手忙脚乱”一阵后,饭菜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不知内情的准公婆面带微笑,认可了这位勤快的“娇小姐”。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在北京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婚后,刘继红考虑到丈夫职业的特殊性,一个人把家庭重担挑了起来。每天晚上,不论罗京多晚回到家,家里都亮着一盏温暖的灯,累了一天的刘继红总是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他。罗京一踏进家门,她就递上一杯热茶,茶里不是泡着胖大海就是泡着几粒红枣……
1995年,罗京和刘继红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出世了。罗京给爱子取名“疏桐”,这缘于他特别喜欢的一首唐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生活中,他和妻子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刘继红萌生了一个想法: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
1996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录播,就是当晚7点的节目可以提前录制好,到时候播出就可以了。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稿子提前十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件来得就越迟,有时甚至到要播音时才拿到稿件,这对播音员的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尽管罗京在主播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多年,但他依然感到天天都在走钢丝。当时,台里规定每念错一个字要扣200元钱,如果累计错三个字以上,就要去学习班充电,考试过了以后才能重新上岗。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新闻联播》关注度极高,那是容不得丝毫马虎的,罗京和其他播音员一样,播音时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有一次,一个外行人问他:“你们每次节目播完后,和搭档收拾资料时都说了些什么呀?”罗京笑着说:“我们在说:终于又过去了一天!”刘继红知道这件事后,深感丈夫在工作中压力很大,就在家里尽量为丈夫分忧。
他们的儿子上托儿所后,每天需要人接送。有一次,他们同时在单位加班,等刘继红赶到托儿所时,其他孩子早被接走了,只有儿子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哭泣。从那一刻开始。刘继红萌生了一个想法: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