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世界与中国同在
2008年05月20日 08:47:2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5月18日,一名疲惫的俄罗斯救援队员在搜救现场休息。5月16日,俄罗斯救援队抵达汶川大地震灾区,在3天的搜救过程中,成功救出了一名被困127小时的幸存者。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
这是五月平常的一天,和煦的阳光照在中国西南部的大地上。
这又是极不平常的日子,截至5月19日,这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
大地曾经的狰狞尚未恢复平静,人间撕心裂肺的伤痛依旧血迹斑斑。七天的以泪洗面之后,我们的泪水依然在无声地流淌。我们可以坚强面对苦难,但当眼看着时间一点点吞噬生命,我们想忍住悲伤,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泪成行。
5月17日,在德国达姆施塔特,一名为中国地震灾区捐款的女士在签名板上签名。 新华社记者郇公弟摄
但我们并不孤单。来自国际社会接踵而至的援助,让中国人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他国的温暖。人类大爱共生,世界此刻正与中国同在。
那些身穿印有JAPAN、RUSSIA、KOREA等标志的外国救援队,那一双双疲惫却充满爱心的眼睛,还有他们携带的一只只威风凛凛的搜救犬,此刻正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帮助我们寻找同胞的生命。虽然168个小时已经过去,但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着奇迹,期盼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拯救废墟下的生灵。其实,外国队员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忘我的工作热情,他们的出现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友谊,这份友谊,因为是雪中送炭,而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格外珍惜。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知恩图报的民族。面对来自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的救援队,中国民众毫不吝惜地表达着内心的感激。“不管怎样,当地球上有大难时,终于显示出人类大爱共生共助、万民一心的自然本性、本真、本能、本质。”当5月17日晚俄罗斯救援队营救出第一名幸存者时,无数中国人再一次为之动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惟有用感动与行动来感谢你们,是你们让世界再一次感动。”在2008年的春夏之交,来自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就这样感动着中国,感动着炎黄子孙的心灵。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最乐于助人的民族。过去每当他国有难,我们也曾一次次施以援手,慷慨解囊。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后,正是中国四川省率先向人质事件受害者提供了人道主义帮助。2005年南亚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星夜兼程赶往巴基斯坦,并在废墟中拯救出了数条生命。更早前,在阿尔及利亚,在伊朗,在印度尼西亚,一次又一次灾难发生后,都出现了中国救援队忙碌的身影。我们曾将将友谊的种子播撒在他国的土地上,如今我们又在接收着来自邻居的救援,世界因友爱和互助而变得更加美丽。
我们感动于世界的这份美丽,也格外珍惜那些和我们一样美丽善良的心灵。
5月16日中午,新加坡一家面包店,一种形如熊猫的“平川熊”面包正在热卖,面包义卖所得将全部捐给中国赈灾。“惊慌的熊猫”,寄托着设计者冀望四川大地平安吉祥的心愿。这样的美好故事,此时此刻正在全球各地上演:刚刚懂事的外国孩子,充满责任感的国际企业,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纷纷伸出了援手为中国地震赈灾捐款,甚至曾经对中国指手画脚的少数西方媒体,也破天荒地在网上发起了向中国灾区捐款的倡议。
与此同时,在中国各地,善良的中国人自发捐款和献血的热潮亦令世界震惊。短短5天的时间,中国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超过60亿元(60.23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内民众自发的募捐。捐款之外,就是成千上万中国人争相献血的动人画面,全国各地血液库备瞬间达历史最高水平,很多地方不得不“预约献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这又该是怎样一种情怀?面对此情此景,外国媒体也纷纷感叹“地震震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
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克强在四川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指导协调抗震救灾工作。
这是李克强在什邡县向参加救援的韩国救援队员表示感谢。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我们被同胞血浓于水的情谊感动着,也被外国政府和友人的善意帮助和感同身受打动着。
在四川地震的重灾区,一批又一批来自国外的志愿者正展开救援行动。他们送来药品,帮助抬伤员,捐助并运送救援物资……在成都通往灾区的路上,数不清的帐篷、食品等物资正在不断发到前方。
同样是5月16日,秘鲁政府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目的是悼念中国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而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宣布“全国哀悼日”。这一天,秘鲁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军事设施、警察机关,以及所有秘鲁在国外的外交机构都为中国四川地震中的遇难者降下半旗。遥远的另一个大陆上的国家,向中国逝者集体表达哀悼之情。我们都是四川人,而此刻,秘鲁人民也和我们一样成了中国人。
5月17日,一名土耳其小朋友在安卡拉向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捐赠亲手栽培的植物,希望给灾区小朋友带去希望。新华社记者文怡摄
灾难面前,我们感受着传统的友谊。善意之下,我们在也在收获新的朋友。有过错综复杂历史情结的中日两国,政府间已经因中国国家主席的“暖春之旅”使横亘其间的坚冰逐渐消融,如今,民间的隔阂也正因这场灾难而改变。日本普通人的善意,赢得了中国网友的尊重和感谢,日本救援队的火速支持,更让普通中国人充满感激。“通过救援大地震,两国的国民感情正在发生变化。”这是日本《读卖新闻》的感慨。
此刻,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从来没有这么近。我们彼此倾听着对方的心跳,为生命祈祷,为友爱祝福。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帮助,让我们觉得世界是如此美丽,人与人之间本该就是如此美丽。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