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问题设计的三个变化
1、 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结合全文阐述“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是中观的思维方法;而其它三个问题都要求结合一个具体的材料段落是典型的微观考察方法,从中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维方法是否全面,清楚。
2、 对工作内容的提前考察。第一题24分的撰写发言提纲题,是每个公务员必备的能力,放到申论中考察无疑对考生进行了提前的预判,一道16分的题目是对美国家庭主妇一年来的感受来进行概括,这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初级公务员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考得恰到好处。因为概括能力能看出考生有无具备未来管理公共事物的能力。其它题目也注意了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衔接问题。
3、 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如,第三题:针对“给定资料3”中所提到的第一个“落后”效应提出对策,相信很多同学根本没有注意“第一个落后效应”而针对给定资料3中的四个落后效应分别给出了对策。希望考生能够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这是每个公务员所必须的。
三、 一个现实意义
支持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以“低价高质”为核心的中国制造为出口的迅猛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因为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导致一些国家的相关产业因为竞争力下降而经营困难,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世界问题。同时,由于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也给我们自己带来的种种困难,需要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无论是基于启动内需的国家战略——新农村建设,还是江苏省开展的苏南产业升级都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解决方案。联系年初结束的200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可以看出申论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命题方向,每个应试者必须加以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