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育圈外人,我对所谓“让球”极度反感,以为那是违背起码的体育道德的。我为何智丽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我决心找何智丽采访。
在采访何智丽之前,我了解了何智丽的背景材料。那时没有互联网,我求助于当时《新民晚报》体育记者张伟。张伟介绍我到上海市体委资料室查阅有关资料。不过,由于何智丽成了敏感人物,他关照我,查阅资料时不要“暴露”目标。于是,我在那里复印了游泳、举重的种种资料,“顺便”也复印了何智丽的资料。
在上海胶州路的一所老房子里,我见到了回上海休假的何智丽。当时23岁的她,一身运动衣,趿着一双拖鞋,面对着我的录音机,用颇快的语速讲述着。她甚至把“国家队”快说成“国队”。她的表达能力不好,往往很重要的内容,只用两三句话带过,必须连续追问才能问出点名堂来。
大约正因为我不是体育圈中人,所以采访何智丽后,我无所顾忌地第一次把“让球风波”曝光于天下,在广大读者中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
从此,我与何智丽有了密切的交往。我成了何智丽一次次风波的目击者——
1989年,当她与日本小山英之举行婚礼时,我应邀作为嘉宾出席。我不仅结识了小山英之,而且结识了小山英之父母。此后,小山英之和何智丽一次次来上海,又跟我一次次长谈。小山英之给我的印象是不错的;1994年,何智丽进入乒乓生涯的巅峰状态。年已三十的她,在第十二届亚运会上,在一天之内,一举击败了比她年轻得多的邓亚萍、陈静、乔红三员当时最顶尖的乒乓大将,显示了强大实力和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当然,她是代表日本队参战,为了这块替日本夺得的金牌,何智丽遭到了中国许多观众的非议,甚至被痛骂为“汉奸”、“吴三桂”。当时我发表了《理解万岁》的文章为何智丽辩护,呼吁中国球迷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何智丽;1997年,何智丽“后院起火”。她在第一时间里打电话告诉我她的痛苦,并要我为她“保密”。原来,忙于东征西战的她,发觉丈夫小山英之和她手下的一名小队员有了“私情”,两人感情破裂,最后为离异对簿法庭。
日本生活扫描何智丽跟我聊起了在日本的生活。
何智丽不仅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日本也是名人。当然,日本人所知道的不是“何智丽”,而是“小山智丽”。
“小山智丽”在日本的名气,不仅是因为她跟小山英之结婚时,日本报纸整版整版地加以报道,还在于她在日本一次次夺得金牌。不仅是第十二届亚运会上的那块金牌轰动日本,而且她连续八次获得日本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这在日本也是空前绝后的。她三次受到日本天皇的接见。日本前首相桥本曾说,最喜欢看小山智丽打球。如今,每年的9月30日,日本的一些网站上还会标出“今天是小山智丽选手的生日”的字样。
很多中国球迷难以理解,她跟前夫小山英之既然已经离婚,为什么至今她在日本仍用“小山智丽”的名字?何智丽解释说,这是因为“小山智丽”在日本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再说,改名的手续很麻烦,所以她就没有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