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油运告急 价格改革凸显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刚刚告别GDP增速创13年新高的2007年,在2008年伊始又遭遇煤电油运全面告急。人们在勾起对2003-2004年类似现象回忆的同时,也不由得担心:中国经济是不是又走到了一个过热的临界点?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因为正是出于防范经济过热的考虑,2004年那轮行政式宏观调控才不期而至。
但此间观察
人士认为,此次煤电油运告急并非经济过热的信号,而是气候恶劣、价格扭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才是缓解这一现象的根本之策。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但这并非一日之“热”:2007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11.1%、11.9%、11.5%、11.2%,均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速。如果说仅仅由于经济过热才导致目前的告急局面,为什么在GDP增速最高的第二季度反而没有出现这一现象?
与上一轮煤电油运紧张相比,2007年城镇投资增速仅为25.8%,考虑价格因素后远低于2003-2004年“投资热”时的增速;而从发电量增速来看,2007年的14.9%还高于2003年的11.7%。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偏快不是此次煤电油运告急的“导火索”,后者也难以成为前者的“信号灯”。
实际上,极端恶劣的气候是目前煤电油运紧张的直接原因。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电网、公路、铁路均遭遇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失效,冬季用煤用电增加、春运高峰到来又推波助澜,因而煤电油运告急顺理成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