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应对变化的世界带来的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刘川生
十七大报告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增加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是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我们读书的时候,还不知道网络是什么,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网络已经席卷了整个世界,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校园,给大学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校既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网上获取新知识,又要指导学生避免沉迷其中。大学生沉迷网络,可能是让很多高校头疼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听说有的学校明令禁止大一学生上网。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学生不在学校上网,可以在校外的其他地方上网,这样可能更加失去控制。
网络只是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的一项新内容。大学,必须赶上世界变化的节奏。我们的教育要从体制、机制、教材、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而首要一点就是教育理念的创新。理念有一个以谁为主体的问题。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对学校来说,以学生为主体,首先体现在学校职能的转变,从管理转向服务。我们要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启发学生的自我服务。
我在国外工作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外的高校,学生的宿舍都是自我管理。没有清洁人员为学生清理卫生,学生要自发组织打扫卫生。我认为这是对学生们责任意识和生活能力的非常好的训练。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实际上,年轻人的潜力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从来不敢小看这批年轻人。在这个四通八达的网络社会里,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是不可阻挡的,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甚至比老师还要多。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学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大平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正确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国际沟通的能力,支持他们在科学上自由探索,在社会服务上大胆实践。大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能力有全面的提高,这样可以缩短他们适应社会的时间,让他们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很快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