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其大撤退不如求转型
事实上,目前的“开禁”也仅限于莫斯科,远东等地区没有传出任何相关消息。俄罗斯中国总商会驻斯摩棱斯克代表王武奎认为,这不过是俄罗斯政府的一个暂缓措施,整顿市场和管理移民的最终目的不可能改变。
“不管政策如何走下去,俄罗斯政府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本国经济的做法不会改变,”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强调,“这个事件给了中国商人一个血的教训,敲响了警钟,中国商人到了必须转变经贸模式的时候了。”
就目前形势来看,俄罗斯政府的这次“整顿”很可能预示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的传统中俄民间贸易模式的终结。苏联解体之初,成群结队肩拉背扛的“倒爷”贸易曾是中俄边贸的重要推动者,但是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国内法律法规的完善,形势已经与十几年前完全不同,规范经营、合法经营是华商在俄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随着中俄商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投资合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远远高于中俄贸易原始阶段的“倒爷”,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文化底蕴、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积累和交融,还需要熟悉俄罗斯当地法律法规和商贸体制的专业顾问来协助。遗憾的是,目前活跃在俄罗斯境内的中国商人仍停留在低层次的贸易模式习惯体系中。
在行家看来,俄罗斯此次政策出台并非权宜之计,是其经济连续快速发展、国力恢复、国际地位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从整顿的法律政策指向及俄政府高官对新法律的解读看,其目的与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战略构想目标基本一致。“长期依赖充足的外国商品,俄罗斯本国的轻工业怎么发展得起来?拿目前俄罗斯的织布行业来说,他们至今只能织一米宽的布,相当于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织布水平。把外国商人赶走是痛定思痛的方法。”王武奎笑说。
其中,整顿市场秩序对于解决俄国内长期积累的非法移民、灰色清关、地下生产等问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整顿市场秩序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商人来说是利大于弊,企业要认清这种发展的大趋势,并适应俄国内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调整经贸合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从俄方的政策调整中捕捉新的发展机遇。”蔡桂茹认为,对于有志在俄罗斯大展拳脚的中国商人而言,谋求“转型”也许比“撤退”有意义得多。
事实上,一批比较早得到信息的华商已经在积极谋划应对措施。李德华已经着手联系在莫斯科为公司办理正式注册的手续,并打算雇请本地人作为工作人员。“起码要摆个样子,迟早都要动的,晚动不如早动,早早计算好成本,实在不行就回国。”
上一页 [1] [2] [3] [4]
您正在欣赏的是财富网的文章《中俄贸易倒爷时代终结 华商撤走物价涨70%》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财富要闻
天天
我摘
好哦
天极
POCO
新浪ViVi
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