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民生,为民办实事成为习近平上海履新的重要施政承诺,受到上海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期待。
就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那就是,要引导各级干部切实关注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大力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从上任以来,习近平密集到基层调研,考察民情,强调注重民生的理念,寻找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
4月2日,到杨浦区调研民生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要求,更加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把更多财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为民办实事,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贵在坚持,贵在长效。”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曾经这样说,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程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为民办实事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和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或许,这就是习近平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
从2004年开始,浙江广泛征询民办实事项目,并在综合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形成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此后,浙江年年提出要突出办好的“为民十件实事”,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到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无不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每一件实事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
浙江省民情民意调查中心今年披露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委、省政府2006年承诺的“为民十件实事”,如今件件都有着落,而且各项“民生指数”多是“超额完成”,群众对十个方面实事的满意度达88.8%。
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曾表示:“为民办实事在我省已形成浓厚氛围,取得明显实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