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答: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储蓄投资理论。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下,储蓄和投资的数量仅为利率的函数,其中,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I=I(r)且dI/dr<0;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S=S(r)且dS/dr>0。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S〉R时,利率下降,S<I时,利率上升,只有储蓄者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愿意借入的资金相等时,利率才达到均衡水平。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萨伊法则为基础的,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会使整个经济体系自动达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所得与利率水平完全由技术水平、资本、资源等真实因素决定,而不受任何货币因素的影响,因此,储蓄投资理论也被称为“真实的利率理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利率的高低显然
与货币的供求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古典学派忽视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是有失偏颇的。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与储蓄投资理论的观点相反。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
①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之需,它与收入成正比;
②谨慎动机,人们为应付紧急需要而保有一部分货币,它与收入也成正比;
③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以备将来投机获利。它是利率的减函数。 前两种动机均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可用L1(y)表示,则d L1/dy>0;投机动机可用L2(r)表示,则d L2/dr<0。设货币需求为Md,则有Md=L1(y)+ L2(r)。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 L2(r)来决定r的水平。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从货币的供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纠正了古典学派完全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