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答: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应当根据货币基本职能来给货币下定义,因此货币供应量应当包括所有执行货币主要职能的信用工具。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精确辨别一种信用工具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在货币与非货币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定义、分类货币,确定货币供应量的不同范围。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程度的货币性。
根据金融资产的不同流动性,可以将货币划分为下几个层次:
M1=通货+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这也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然而,各种金融机’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以及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单等等也可视为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转变为现,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可以包含在广义的币供应量中。
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将广义货币应量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人寿保等)
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供求的变化对民经济的各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调控货币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行的主要任务。可见,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具有大的意义。
第一,它便于经济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波动。
第二,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