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的古怪要求
接替病逝的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撰写过一部《杜鲁门回忆录》。对中国学者而言,这部回忆录被引用得最多,因为它讲述了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政府对战争形势的错误反应,让中国读者了解到了这场战争的另一面。不过杜鲁门写回忆录,可不是出于对写作的爱好,而是因为他的经济出现了困难。
杜鲁门跟钱财缺少点缘分,从政前,他曾一门心思想发财,跟别人合伙经营过采矿公司、石油公司,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还落得个债务缠身,最后不得已才走向政途。1953年,卸任后的杜鲁门因为不善理财而再度面临经济困难。为了摆脱生活的拮据,他于当年2月,与美国《生活》周刊签署合同,将其回忆录的全球发行权卖给了《生活》。这笔交易当时没有公开价码,事后经好事者暗查,总价值60万美元。在十几名助手的协助下,杜鲁门开始了撰写工作。此时正值丘吉尔的鸿篇巨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全球热卖。所以从动笔开始,杜鲁门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时,他最常跟身边人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可不是作家!”
依据美国法律,总统任职期间的文件属私人财产。杜鲁门退休后,从白宫带出来的文件总共有50大箱。这些珍贵的材料本来可以帮助他撰写出一部规模庞大、资料翔实的回忆录,没想到,过多的资料反而使撰写工作走了一大段弯路。1953年11月,出版商汤普森发现杜鲁门的回忆录进展得并不理想,“素材泛滥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虽然杜鲁门固执地坚持写作要以自己为主,但汤普森还是派来了《生活》周刊资深编辑霍夫曼协助他写作。这位职业作家一星期连干七天,杜鲁门惊叹地直说:“这简直是玩命。”很快,霍夫曼就发现与这位性格怪僻的总统实在难以相处,于是他只干了1个月就甩手走人了。1956年,杜鲁门的回忆录终于正式出版。签名售书那天,他向出版商提出了一个古怪的要求:为他从街角的平价商店买两支1美元多的钢笔,他说,“我可不想帮什么品牌的钢笔做广告。”不过,当天的签售会盛况空前,5个半小时,杜鲁门就签售出4000多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